(寫於2001/05/20)
我對於愛的認知,本來是很簡單的,只要能讓人發自內心感動的,就是愛。我以為這樣已經是很崇高的了,使人感動並不容易,在這個物慾生活的世代,享受「愛」難道不是一種奢侈嗎?
我並不否認,能夠被愛的確是奢侈的,也就是因為這兩個字,「被愛」多多少少帶有不夠正向的意味。Fromm說,「因為我愛,所以我被愛」「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他說的很明白,被愛之前,要先學會「愛人」,這正是我一直以來較為忽略的部分。
國中時候,我不斷抱怨沒有人瞭解我,覺得全世界的人都不關心我,好像我每天重複的事情,就是經驗孤獨然後學習忍受寂寞,我生活在一個人的世界裡,四面都是擺滿教科書的高牆。有一天,我在聯絡簿上寫著:「為什麼大家都不瞭解我?」老師回批了一句話:「要先試著去關心別人」。然後,一陣當頭棒喝似的,我終於找到了那個糾結已久的謎團。原來,我之所以覺得孤獨,是因為封閉了關懷別人的心。
Fromm說,愛的基本要素是:給予、關懷、責任、尊重、了解。
基本上,我認為這五個基本要素的出發點都是「自己先做;享受在後」大部分的人也許跟我一樣,總是自我中心,因為感受不到別人的付出而抱怨連連。想想,如果每一個人只是在那兒等著別人來愛、來給予,到最後人人都不想付出,只貪圖享受,這個世界上將會沒有愛。
當然,愛也不只是一般人嘴裡嚷嚷的愛情而已,愛情的世界只有兩個人,但是愛是包含每一個人的。人倫裡頭處處有愛,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少了給予、關懷或是其他要素,也許就無法維持良好的關係了。到底是何種因素造成愛情如此氾濫,聲勢扶搖直上凌駕其他對象的愛呢?
我想,也許是因為親子之間的愛,或者朋友之間的愛,人人大多數是從小便經歷過的,那是一種過程,伴隨著光陰荏苒,在我們記憶中紀錄著一篇篇詳盡又寫實的篇章。但是「愛情」對許多人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愛情不像親情一般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被給予,如果說親情是上天給的的禮物,那麼愛情便是老天為眾生設計的迷宮,我們只有憑藉智慧與嘗試,找到出路走出去。可能,出路並不只有一個,但是每個出口等待你的人並不相同,他或者是你正好再想著的人,或者不是。迷宮裡充滿未知數,我覺得,這就是愛情迷人的地方之一。
對我而言,愛情一直不是最重要的,中學時期,我的生活藉由朋友的愛獲得光彩;現在,我的生活依賴親情的支持。說起來有點可悲,但是卻很普遍,人總是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不離開家,我就不會體會家人有多重要,在宿舍裡,不只一次在接家人電話時,偷偷流下眼淚,因為我知道,在距離我三小時又二十分的遠方,有人在關心我、想念我。而我上次在家中流淚,卻是因為看了灑狗血的白爛連續劇。我體會到親情因距離而加溫的感覺,這種暖烘烘的溫度正烘焙著我的責任感,那就是,我應該要開始認真的去愛人,要力求愛的基本要素,實踐在生活中。
就像是衝浪般,海浪一次又一次將你打落,勇者卻更加勇往直前。愛人也相同,即使有些人就是不領情,不接受也不回饋,真正懂得愛的人絕對不會退縮。「愛」應該是人類本性的起點,而不是目的。人是因為有愛,才會有溝通,有社會,有倫理。難道是因為人想去衝浪,大海才舉起陣陣高潮,簡直無稽之談;不用說,更不可能是由於某種目的,我們才去愛人。
既然愛是人所必須的,應該怎樣去愛才理想呢,這是一項高深藝術,我從本書中看到了枯燥的理論,不易消化啊!其實,愛的藝術應該是人人必修的學分,想得高分的人自然會去找尋愛的真理。如果說愛的藝術有規則、有教科書的話,那就稱不上是藝術了,因為人對於藝術的感覺是主觀的,每人心中所建構出的「愛的真諦」也不盡相同。
雖然我尚未真正讀懂Fromm所指的愛的藝術,我已經很贊同他提出的五項基本要素,要適時給予、關懷他人、負起責任、親身了解並合理的尊重。在不久的將來,我極可能是執起教鞭的老師,但是我希望教鞭不是用來打學生的,而是用來教學。有人說,孔子也是有用教鞭的,卻沒有任何古籍記載至聖先師有體罰學生的事蹟。可見教育愛是有足夠力量約束學生,我相信,如果作為一個具有教育愛的老師,一定也會擁有學生的愛。那也許需要時間,但是我願意等,因為時間,是要修習愛的藝術的人,所需付出的學分費啊!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捐了兩次血,血液中心寄了檢驗報告,看到自己身體健康,心情就跟著愉悅,自己的身體狀況當然自己平時就很清楚,年終聽聞不少過不了「大關」的消息,就覺得這平凡的健康報告突然意義重大起來,至少,我可以告訴家鄉的父母親說,我把自己照顧得很好!
--
血型(ABO & Rh)=O+
(ABO血型和Rh血型都是血型分類的種類,不論何種血型,都是遺傳基因決定的。)
血清轉胺酶(ALT)=正常
(ALT是一種酵素,主要分布在肝臟細胞內,一般用來當作測試肝功能的指標。造成血清內含量增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酗酒、服藥、劇烈運動、肝炎、肝細胞損壞…等等。如果您的檢驗結果顯示「偏高」,請暫勿捐血,並請您於一個月以後前來本中心抽血複檢。)
血清反應素(STS)=正常
(檢驗結果顯示「複檢」者,表示您所捐血液暫不適輸用,請您在一個月後前來本中心抽血複檢。)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正常
(檢驗結果顯示「陽性」,僅表示血液內帶有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為了安全起見,您所捐血液不適輸用,並建議您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請您在半年後前來本中心抽血複檢;在尚未恢復正常之前,請暫勿捐血。)
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抗體(Anti-HTLV I/II)=正常
(此病毒不是愛滋病毒,檢驗結果顯示「陽性」,表示您可能曾經感染過,請勿再捐血。檢驗結果顯示「三個月複檢」,表示您所捐血液暫不適輸用,請您三個月後前來本中心抽血複檢。檢驗結果顯示「半年複檢」,表示您所捐血液暫不適輸用,請您在半年後前來本中心抽血複檢。)
C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正常
(檢驗結果顯示「複檢」,表示您可能曾經感染過,請暫勿捐血,請您在半年後前來本中心抽血複檢。)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定完成日期:2005年12月)
壹、單篇論文寫作計畫:〈古今漢字拼音法考察及評價〉
貳、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般人的認知裡,印歐語系之「拼音文字」與漢語之「表意文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類,但是兩者卻同時出現於日文中,為何不會產生學習、使用上的阻礙呢?今日,不少學者為了使漢語與印歐語系接軌,高喊「漢語拼音化」,筆者好奇的是,有沒有人懷疑過拼音符號與方塊漢字並存的可行性?換言之,如果漢語「長得像日語」,那該是什麼面貌?
漢字在中國,已使用數千年,今人不宜貿然捨棄,否則文字中所承載的語意、語音訊息,將隨之消失。窺古以鑑今,自同音相訓的直音時代,經過兩字相切的反切時代,及至以音素、音位符號標音的現在,老祖先們多次將漢字的語音性凸顯出來,卻仍舊無法將漢字帶入拼音化的階段,其因何在?
以上疑問使筆者萌生研究動機,但對象之範圍很大,須踏實而行,本篇報告將不貪圖目的之大,作為研究初步即可。明確地說,乃欲考察古今漢字拼音法之類型,以便於後續更深入之探討。
參、研究方法
一、文獻整理
二、描寫語言
三、其他
肆、暫定大綱
一、前言
二、反切之前的漢字音化
三、反切的音節化拼音
四、近代的音位/音素化拼音
五、漢字拼音化的優缺點
六、如何克服漢字拼音化的障礙
七、結語
伍、預期目標
釐析漢語史上各種不同的拼音(切音)方式,以期在已知的三個大類中再區分出若甘子類,並對各時代拼音方式的內容、發展狀況進行概觀性的瞭解與評價。
陸、參考資料(依出版日期為序)
一、專著
《20世紀漢語音韻學方法論》,耿振生著。北京:北京大學,2004.9。
《語言文字學及其應用研究》,許嘉璐著。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12。
《語言學方法論》,桂詩春、寧春岩著。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97.9。
《應用語言學》,劉涌泉、喬毅編著。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1.8。
《漢語拼音論文選》,文字改革出版社編。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8.11。
《文學通論》,甲凱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9。
《清末漢語拼音運動編年史》,倪海曙著。上海:上海人名出版社,1959.3。
二、單篇論文
〈漢語拼音同音詞的特點及處理〉,萬學仁、萬文藝。《現代語文》,2005.1。
〈漢字為什麼沒有拼音化?──漢字發展史探微〉,蕭甫春。《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5:2,1995.4。
〈淺談黎錦熙的《漢語拼音字母「雙拼制」(草案)》〉,黎澤渝、張文煥。《漢字文化》,1994第1期。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變成軟體動物
以小時為單位
一個縮身,一次伸展
耗盡全身力氣
回頭卻還在原地
是的,景色依舊
再長的世紀也不夠爬出幻境
我在鍵盤上爬行
我在論文裡梭尋
我在茫然中試著看清
前方沒有路的路
想起愛麗絲一覺醒來
發現原來在樹下沉眠
我什麼時候才醒來
長回原有的四肢?
一隻被幻境豢養的軟體動物
那不是我
可那也是我
想踩著鍵盤回到夢醒的樹下
腳呢?
還在原始胚胎裡
吐哺著一連串不可能
最終
還是繼續著
無謂的爬行運動
2005/12/18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寫於2001/06/01)
回想自己過去所受過的懲罰,體罰總是佔了多數,有的實在是叫人難以忘懷。
照理說小學入學的第一天,應該是新鮮的。可對我來說,並不是這麼一回事。那一天,老師等小朋友們報到完了,家長也都放心的離去了,便開始了第一堂課。就在那堂課裡,我被老師搧了一巴掌。她不是用手,而是一塊掌大的木板。當時,我是因為聽不懂老師說的話,問了一下後面的同學,於是就挨打了。她說:上課不可以講話。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對老師起了防備之心。
一直到國三,都還有被體罰的經驗,老師理由五花八門,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因為你粗心沒考滿分,所以要接受處罰。
我並不想當一個完美的考試機器,我也不想當班上或全校最出風頭的學生,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似乎有不少導師們想要利用學生,將自己塑造成「名師」的角色。如果教育走到這等地步,如果老師懲罰、甚至體罰學生的理由不是因為學生做錯了事,那真是悲哀到極點了。
大一時候修教育概論,老師很反對體罰,希望體罰在教育制度內完全消失。大二上修了教學原理,那位曾經擔任放牛班導師的教授說,她面對不聽話的學生時,就「打」啊,不然怎麼辦?
懲罰的方法千百種,口頭訓誡、勞動服務、角色扮演…,為什麼要體罰呢?就我學習歷程的經驗,我很贊同某老師說的:「體罰是最後一招」。一般的大學教授,若沒有見識過氣焰乖張的大哥型學生,不知道適當體罰的妙用。但是並不是所有學生都是壞學生啊,為何台灣的體罰風氣如此盛行?我曾經被罰在課堂中跳六百多下蛙跳,因為遲到。
我自認為是個好學生,還是經常受到體罰,那麼其他的同學,包括成績不太好的以及不遵守規則的,所經歷到的是怎樣不健全的教育呢?一個老師走出了師範學校的大門後,忘了所學,反而將不愉快的求學經驗重新加諸於自己的學生,這樣的老師,不是我們的社會想要的。
只要老師能在實施懲罰時維持理性,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懲罰的目的是要讓做錯事的人能夠反省並改進,不是要讓他們感到威脅與害怕。很多時候小小的原諒所收的功效,甚至大過嚴厲的懲處。無論如何,懲罰有存在的必要性,最重要的:體罰是「最後」一招!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於2002/05/26)
如果你同意,讓我為你寫故事,那麼我要收集你的相片,無論是哇哇大哭還是英挺帥氣的你,我都要。
照片是一種很妙的東西,我們很小很小的時候,你我的一顰一笑就已經被片段的記錄下來,讓幾年後甚至幾十年後的我們,得以用一種超現實的手法接觸最純真的自己。照片裡的自己應該不認識看照片的自己,可是經由這簡單的心神領會,時空的距離拉近成短短一線,拿照片的手到看照片的眼睛,大約三十公分。
當然照片也會讓片段連貫起來,照片中和你我拍照的某某人、某某事物,永遠都被註腳著一段事蹟,或許是你從前心儀的女同學,或許是你養過最會流口水的狗。可是,這些記憶片段能不能夠完整的變成一個故事、一篇傳記?同樣一張照片,十年前看與十年後看有沒有遺漏什麼?是否哪裡不一樣了呢?
打算將你的照片按年份排好,從光屁股的小鬼排到吹生日蠟燭的青年,每一頁都有個主題,竭盡我羞於啟齒的美工能力為這本集子畫圖貼花。然後扮演狗仔挖掘你過去那些鬼扯懶蛋的事,還要好好褒獎你的光榮事蹟,讓你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如果你同意,我也願意為你往後的三十年、五十年作傳,我不是寫史記的司馬遷,但,你卻是我的史記。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