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14.「墨虫小集」打包回來的文章 (2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02/11/07)



四書,明明白白微言大義中,我們總看不到關於男女情愛的部分,因此,很多人都將這個疑問,歸咎於「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的確,有文字紀錄為證,孔子要對這句話負責,為什麼只有女子與小人難養?難道這些人有「難養」到孔子連講都懶得講,那麼詩經中那麼多男女情愛的篇章,孔子在課堂上是怎麼解說的呢?會不會類似當年我們在上健康教育第十四、十五章性教育的時候,老師總是說:「這裡自己看吧,考試一樣要考」?至聖先師也會這樣嗎?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人們以訛傳訛也好,深思熟慮也罷,從他們對孔子所做的解讀,我正是那「難養的女子」。但奇怪的是,我並沒有感受到孔子的不尊重。



各位女性同胞們,請不要用雞蛋砸我,也不要將叛徒的標籤貼在我身上,我有理由說服自己相信孔老先生是一位翩翩君子,不管同胞們你們接不接受,先聽聽在下的想法吧。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孔子時代裡,教育資格是不平等的。根據當時的社會規範,只有貴族可以受教育,而且所謂的受教育人口並不包括貴族中的女性。也就是說,女子與小人是缺乏知識的。就算孔子已經開了平民補習班,只要一束肉乾就足夠繳學費了,但其中三千弟子中有,多少是女子呢?至少有為者七十二人中,我們看不到女子與小人的蹤影。所以說,就是因為女子與小人不懂禮教,所以不能用一般士大夫的相處模式對待,孔子因此說「難」養。



再者,難養這兩個字,能不能不解成「難以餵養」、「難以扶養」之類的話呢?孔子本身極度重視禮儀,又強調「博愛」,而博愛的等差性是依照「親疏遠近」而來,並非「教育程度」或者「男女性別」,上面那些看起來像是「畜養動物」的語詞,我相信一定是後人胡亂解釋的結果,人有生而為人的格調與意義,孔子一定會尊重這個部分,所以我認為「難養」應解釋成「不可隨便對待」或「需要用心對待」才是。



簡言之,「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其實是「女子與僕役因為缺乏禮儀的教養,所以吾人必須特別用心待之,不可以用士大夫的標準去約束、責備他們」。



若真是如此,孔子其實沒有惡意不是嗎,後人錯怪他老人家幾千年,也實在太說不過去了。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2/09/08



我的思想是一碗重口味的泡麵

它的好吃來自於百分之七十的醬包香與

百分之三十的麵條味



你接受了百分之三十的我的客觀

卻隨手拋棄了另外百分之七十的主觀

如同吃泡麵不加醬包

索然無味



你寧可吃著平淡的白麵

也不願嘗試醬包的辛辣與酸鹹

不願欣賞我成為我的

最大因素



那麼乾脆

不要吃泡麵

好吃的不是只有泡麵



那乾脆

視我為不存在

你的朋友並不差我一個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寫於2002/08/30)



乍看之下,他的臉上戴了一副大方墨鏡,微微福泰的身軀罩著一襲淺藍襯衫,卡其色的西裝褲,還有一雙不能再亮的棕色皮鞋。就外表而言,他與一般街頭熙來攘往的老員工沒啥兩樣,但每個經過他身旁的過客,似乎都被他的舉動牽引了目光。當然,那深具磁性的吸引力不是發自於他那風騷的墨鏡,而是他筆下漫畫人物的活靈活現。



往來的駐足,不影響老先生的雅興,他坐在那位子也許有一會兒了,他點的飲料杯子已冒了不少汗。但是,原本專注的他,突然地抬起頭來,正好與隔壁桌的她眼神接觸,雙方都沒有迴避陌生人炯亮的目光,互相給予了友善的微笑。



其實,她已經觀察他創生了一位歌者,與一位舞者。



她喜歡漫畫,包括欣賞與創作,只是從來沒想過境界的極限,至少在他身上,她瞭解到所謂的「行雲流水」、「我手畫我思」,是她的半調子永遠達不到的境界。於是納悶著:這是天生的稟賦,還是經驗的累積?在兩人四目交集的剎那,她已決定去證實內心的疑問。



或許,他是老夫子的爹、政治漫畫的名家,或者是隱於新潮流的舊時代漫畫先驅!



「您好,方不方便跟我聊幾句?我對您的畫很有興趣。」



「可以啊,我隨意畫畫打發時間罷了。」



「請問您投稿嗎?」



「不啊!我不投稿,我的作品是有生命的,一旦投了稿,今天登報明天就進垃圾堆了!我不能接受!而且有很多人在收集我的畫呢,不需要投到報社。」



「可以告訴我這幅畫的意涵嗎?」



「這是人物畫,台北街頭歌舞秀,反應現實而已……對了,你看這張的小泉純一郎和布希像不像本人哩?」他指了指早先化好的另一張圖。



她發現那張正是速食店的餐盤紙,笑說:「像!真像!」「請問您貴姓?」



他的濃濃外省腔模糊了名字,她則因此得到了一張名片。後來,他連那兩張畫一併送給了她。



讀過名片,她內心卻微微失望著,因為,他並不是之前猜想的誰誰誰。



他是黨主席,「中華正統黨主席」(?)……。



他與她,不過是兩個陌生人,各自在汲汲營營的生活中,偶然間的交會罷了。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於2002/08/06)



簡單的說,在外生活或者已經嫁為人婦的女兒,回家時帶走許多屬於原生父母家中的東西,就叫做女兒賊。更簡短形容的話,就是我現在的角色。



有的人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像潑出去的水,不可再依賴父母了,何況還有婆家要照顧,如果總是拿娘家的東西回婆家用,好比挖東牆補西牆,兩邊的關係可能因此產生危機,如果娘家不是只有你一個小孩的話,兄弟姊妹多多少少也會說話,到時候有了誤會,不知道有多尷尬。



當然,以上的狀況是指「已出嫁」,對於我這個「待字閨中」的女兒, 好像並沒有如此嚴重。所以,很「樂意」繼續當家裡的賊,每一兩個月回家一次,總是輕便的背包進屋,沈重的行囊離家。行囊裡頭多出來的重量,是我從回家的那一刻就開始搜尋的成果。舉凡罐裝飲料、水果醬菜、CD唱片、書本雜誌、衣服毛巾……只要是能夠用的,絕不輕易放過,通通塞進包包裡。



爸媽對於我的行為,從來沒有多說,每當我通知家裡回家日期後,老人家就會有意無意的將冰箱填滿,廚房也會堆起一袋一袋的超市折扣戰利品,那或許就是我之所以能每次尋寶,都能有所斬獲的原因,爸媽知道也願意讓我繼續作個女兒賊。



女兒賊當久了,發現這角色並不輕鬆,因為倍感沈重的,已經不只是背袋裡的南北雜貨,而是加上了父母的親情愛心。兩者的份量更是不斷地在改變,總覺得抽象的心意已經重於肩上的旅行背袋。或許,這就是所謂甜蜜的負荷吧。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於2002/05/30)



竹林七賢中我對嵇康有興趣,並不是因為他形貌英俊高挺,嵇康的形象也不僅僅是外表上的特出。在嵇康的年代裡,人人勇於崢嶸,亂世之中有不少鮮明的人物,曹操是其一;阮籍是其一。



嵇康的人格特別高於常人,處於司馬氏政權之中竟然有蔑視「王法」的勇氣,簡單的說是他並不認同司馬氏的王朝,所以竟然在好友山濤勸其出仕的情況下,順水推舟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明眼人都知道,他的目的不是真的與山濤斷絕往來,而是表明與政權劃清界限的心跡。



如此說來,嵇康連內在都很「帥」!



嵇康的行徑可說是激進派的,因為他的舉動惹怒很多人,尤其是達官顯要受了氣之後,無不咬牙切齒等待報復之機。換個方面來看,嵇康也具有消極避世的想法,選擇了越名教任自然的道家思想,崇尚虛無之境,或者說多多少少有點生錯時代的哀嘆。這讓我想到古代許多文人雅士在不得意之時,也同樣採取老莊清靜自然以求自適,和蘇軾的赤壁賦「挾飛仙以遨遊」的心境似乎能夠呼應,我認為他們都希望自己能暫時脫離塵世,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我對嵇康的瞭解並不充分,但是相信他高潔氣味一定感染了當時很多很多人,甚至在刑場上,竟聚集了三千太學生為他請命!誣陷他的鍾會看到這樣情刑大概已經氣得吹鬍子瞪眼睛,或者害怕一旦請命成功了,回到政治之中的嵇康會對他採取怎樣的報復行動?



嵇康並非恐怖份子的頭頭,而且憤世嫉俗的嵇康也不會允許自己有這樣的想法吧。嵇康最後在刑場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演奏一曲《廣陵散》,然後從容就戮。這一曲「千古的絕響」或許暗示著嵇康的殞歿是文學歷史上的損失,但是這一「絕」,嵇康的光芒似乎又更亮了。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於2002/05/29)



花蓮,是一個狹長的行政區域,連貫南北的道路主要只有兩條省道,與一條鐵路。台九線與台十一線之間若要相連,必須開車一個多小時,然後你會發現,車輪的痕跡將海岸山脈給腰斬了。就是這樣單純而又別無選擇的地理限制,造成花蓮縣越南端,開發就越少的層遞現象。其中零星出現的人口聚集區,恰巧懸在台九線的沿線上,就像米粒長在穗上,也像小朋友排路隊,一個接一個,整整齊齊。



自小生長在花蓮,但我總是在花蓮市活動,因為父母的羽翼擋住了我向外遊歷的決心,基於安全的理由,我的「下鄉行」一定是有父母陪伴的,我去過富源蝴蝶谷,但是沒有仔細品嚐山川的風味;我到過瑞穗,行跡只出現在祖先的墳前與親戚的屋中。



終於有一次機會,藉著課業要訪問社區的原因,與同學計畫出遊,打算騎機車邊遊覽、邊做功課;不料老媽大力反對,只讓我乘坐老太婆才會搭的慢吞吞客運車,唉~~~「賽翁失馬,焉知非福」,也因為我們不能一路遊玩,才會有充足的時間認識瑞穗鄉富源社區。



我對富源最大的印象就是蝴蝶谷與油菜花,這次的遊歷,讓我了解關於富源的人文與歷史。富源的老人,活力十足;富源的青壯年,肩頭夠硬。他們的社區號召力更是一絕,我們只是四個二十歲的黃毛丫頭,卻有一大群白髮阿嬤願意來為我們跳舞,一跳就是兩首歌,我看他們跳舞時洋溢著笑容,頓時有股衝動也想下去跳,難道這就是富源社區的人文力量?



我們拜訪了當地林興華先生、鍾湧春先生,參觀了阿美族美食比賽、阿美族傳統防禦型建築的製作、也到了瑞穗牧場吃鮮奶烙、看乳牛偷尿尿、進入因颱風封閉的蝴蝶谷、掬一口馬蘭鉤溪清冽急湍的水、一階階爬上日本神設遺址,眺望山下的富源鄉村之美,遙指舞鶴台地蠟黃突兀的侵蝕山壁。最後還大剌剌的走上禁止登車的自強號,接受火車上乘客狐疑的眼光,然而心中卻只有一個字能形容:爽!



從沒想過我有一天會成為自己家鄉的客人,這種感覺真是奇妙。本來一開始心中一直有疙瘩,我們不吃不喝往來台北--富源,光車錢就要好幾張蔣公,當初怎麼想都不划算。來過以後,富源的熱情讓我發現自己的膚淺,能夠一覽這世外桃源,機會哪裡是金錢買的到的呢!



真的是收穫良多。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於2001/05/27)



從我的觀點,其實有些不能接受康德的實踐理性,最主要原因在於:大自然所創造出的每一個個體都是不相同的。康德的義務論主張:讓你意志的準則永遠得與成就普遍原理的法則共進共容。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無上命令;無論在何種情況之下,人都應該遵守的法則。



既然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會有所謂的無上命令存在呢?我問這個問題,就好像是問你:為什麼每一個相異的三角形都有一百八十度的內角和,問來有點白痴。雖然我不太清楚哲學的道理,但把我自己放入其中,隱約又滿符合的,難不成哲學家們畢生的思辯,其實是自然道理的分割?



為了釐清觀點,我發現我只是懷疑。我懷疑康德,懷疑邊沁,懷疑皮亞傑,不是因反對而反對,而是,前面說過,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哲學家有哲學家的說法,我也有自己的考慮。本書作者在闡述人本教育的重要,乍看之下很符合人的本質,需要什麼便給予什麼,卻產生了很大的問題:人由累積經驗而學習成長,人缺乏經驗,難道任何的事情藉由實際體驗真的比口頭上的灌輸好嗎?



在國外,人本教育制度下的夏山學校,的確發生了問題,而且幾近無可救藥的地步。當我們抱怨正規教育的乏味與苦悶時,至少應該慶幸掌握理性的師長們,為學生阻擋了犯罪、毒品、及其他的惡。



人本教育的立足點是好的,人也的確需要靠經驗來了解這個詭譎多變的世界,但有必要揚棄灌輸性的道德良知嗎?或許有人的解讀不同,我還是懷疑,允許學生體驗吸毒的感覺而不加以制止的那些夏山老師們啊,你們是不是病了,是不是腦子不通了;是不是誤解了人本教育的真正含意?



人本教育教人適應社會,並不教人適應黑社會;人本教育強調認知的經驗無法假手他人,並不表示人經歷壞事才能斷絕壞事;人本教育說這是個無限變化的世界,並不表示這世界無任一定理可尋;人本教育說人要自己去發展,並沒有說老師可以不負引導之責;人本教育說人本教育就是愛的教育,愛的教育不是應該要有關懷、責任、尊重含了解嗎?不是只有給予自由啊!



人本教育者要做而能做的事為:

(1) 基於兒童原始的創造特質,發展兒童認知上的抽象能力。

(2) 塑造多樣化的環境尤其著重身歷其境,並廣泛引介種種素材,透過體驗、思辯、感悟與討論,豐富兒童的經驗世界。

(3) 適當選擇教育內容的鏡頭所採取的角度及所聚集的人與事涵育兒童的人類愛,並引領兒童批判的投身於人類大文明的創造活動之中。



關於人本,之所以曾經是一件極為熱門的教育改革浪潮,多少是因為上述的烏托邦理想具有充分的吸引力,當然還因為在這個地球村裡頭,有令人稱羨的成功範例。教育本應隨著時間而有所變動,不能忽略的是,中國人與西方人的文化與解讀方式具有天南地北的差異,中國歷史中,科舉制度從無到有,然後能夠延續至今,並不是偶然;將道德倫理置於最優先的正規教育,也不一定就是違反人性的,當然,若是人本教育辦得好,絕對是學子的福音,但是說到台灣迄今的成功經驗(森林小學),我們不可以忽略的是,森林小學的學生都是入學之前經過嚴格挑選的,這一點模糊掉了人本教育的信度與效度,若非如此,森林小學會不會同夏山學校一樣走入死胡同呢?我不知道。適值教育改革的轉捩點。我樂見多元化的教育思潮的展現,包括人本。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於2002/05/21)



2002年5月8日,「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條文經過修改,表示台灣的不吸菸人口被尊重程度又高了一些,無論從哪裡看來都是好事。政府能夠因時制宜,不拘泥於成法,民眾的需求就能夠一點一滴被重視。



不是說吸菸族群就該遭天譴。



菸盒將禁止出現會誤導民眾的字眼,讓我想到今年三月的一則新聞,美國波特蘭市的一名婦女因為相信了菸商的廣告手法,認為淡菸比較不危害健康,最後仍罹患肺癌病逝,他的家屬於是一狀告到法院,向菸商要求賠償。沒想到成功了,家屬得到高價賠償金,政府也賺到更大一筆罰金。



重點是菸的濃淡真的具有不同的影響!我本來以為淡菸比較淡,尼古丁或焦油的含量也一定少很多,至少一定比濃菸健康,這是第一項迷思。事實上,每一種菸品的尼古丁含量都不相同,最高的甚至是最低的兩倍,但是它們的標示都是「濃菸」。我查閱文獻,發現同一品牌的香菸的尼古丁、焦油含量,淡菸大約比濃菸少了30%,也就是說,抽高級品牌的「濃菸」與次級品的「淡菸」,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有毒物質並無減低多少!



第二項迷思,就是很多人認為抽淡菸可以減少有毒物質的吸收,甚至可以是戒煙的跳板。本來吸濃菸的人一時無法戒除,就改抽淡菸;女性吸菸者認為濃菸催人老,所以選擇淡菸。經過研究,這些人有的就肆無忌憚的大抽淡菸,有的需要加重淡菸量以滿足濃菸的癮,到最後,因為吸菸量的暴增導致吸收到的有毒物質凌駕原本的需求,更加不健康了。數據顯示,民眾改吸淡菸後,身體接收到的尼古丁量甚至可以達到原先吸濃菸時期的兩倍以上!



所以,我國政府能夠正視這個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無論過程多麼艱難都值得嘉許。美國的菸商廣告僅僅在法院裡討論的時候,台灣已經拿到立法院去三讀了,何等驕傲啊!



雖然,親菸商的立委仍是反菸立委的兩倍多;雖然,許多條文尚未詳細討論;雖然,有人說民間反菸團體有利益輸送嫌疑;雖然,菸酒公賣局仍舊是國營事業,但是,不是求快才有意義,只要今天能比明天進步,就足夠了。



我曾經好奇問一位吸濃菸的女性朋友,濃菸與淡菸的分別在哪裡?她告訴我:「就好像有人喜歡吃鹹一點,有人喜歡清淡,純粹是味道上的厚薄。」我又問,如果只有淡菸可以抽該如何?她要笑不笑的說:「把濾嘴拔掉,抽起來就差不多啦。」



我不吸菸,當然不知箇中滋味,可是朋友的回答令我驚訝,難道濾嘴是濃菸與淡菸的最大差別?關於這個問題,我找不到答案,問人也沒有好的解釋,可能這是菸商的秘密吧,說不定有不肖菸商,把濃菸套上一個過濾效果較佳的濾嘴,騙消費者說那是淡菸。若真有此事,那麼真該好好告他一狀!



很多事情其實不是片面的瞭解就能看到真理,例如少數能夠自律的吸菸者,或者平時抽淡菸的人,遇到無標示的菸盒,也許會因此變成濃菸的愛好者。從這個觀點來看,是剝奪了消費者的選擇權。



我連上菸酒公賣局和董氏基金會的網頁,試圖找出矛盾點,以及它們必須存在的道理。簡單的說,菸酒公賣局支撐了國家極為重要的經費來源,董氏基金會則是不吸菸者的戰友,它們的衝突與對立,有時候不是說解決就能解決。



至少,我國的菸害防制還是前進了一步,讓我們有了很大的省思空間。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篇小不啦嘰的文章讓我得到了劉若英的頒獎

合照的時候,她把我攬在身旁

一種到現在都還很夢幻的經驗

閃亮亮的明星耶~^^~

--

(寫於2002/05/28)



她對我說:「將來我要幫你帶小孩,我愛他們就像愛你一樣。」



她對我說:「你想學什麼,就儘管去學吧,我不要你揚名立萬,只要你懂得生活。」



她對我說:「我希望你將快樂與我分享,也希望你傷心難過時能夠記得,我永遠張開雙臂等你回來。」



就這樣,她總是有意無意的,讓我好想哭,可是我愛她,她是我媽媽。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於2001/05/20)



原本,只要是牽扯到哲學的東西,一向沒興趣去了解,沒想到,我竟然還是修了「教育哲學」以及「德育原理」兩門課,我到底是給自己找麻煩,還是在知識的領域上,跨出了自己退縮已久的那一步?



曾經,我在高中教科書裡看到「形上學」這三個字,對這個陌生的名詞有些好奇,便去問了幾位老師,沒有一位老師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我並不是說那些老師肚子裡沒有墨水,只是,形上學真的如此深奧嗎?原來,形而上學可以是一本厚如枕頭的書,也可以是哲學家思考一生的問題。



也許是上天作弄,我大二下的日子裡,每週有兩天要籠罩在康德、柏拉圖、杜威…等人的迷霧之下。然後,自己的腦子,也跟著渾沌起來。



既然上課時經常很努力很努力的打瞌睡,下了課當然要抱著好後悔好後悔的心情,溫習老師講過的內容。然而更重要的是,對於上課的內容,有的真是忘的一乾二淨,怎樣想也沒有頭緒時,就只有找書來看了。可惜我一看起教育哲學,沒多久,定會進入夢鄉,沈沈睡去,不知書中所云。



Brubacher說:「教育哲學是實際經驗的合理化。」他這麼說不無道理,因為人的學習本來就始於經驗,經由學習的經驗而社會化形成教育,為了解釋教育的意義與目的;為了解釋教育何以成為人人都必須要經歷的歷程,因而有了教育哲學。說到這裡,清楚的表明了我贊同這句話,只是經驗並不完全代表了教育,有時候師長或父母教育學生及小孩,並不一定需要有經驗的基礎,我相信人有概念化的能力,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可以經由別人的告知而做為我們認知的一部份。



也就是由於人是各不相同的,教育哲學也需要因人而異,對不同的個性使用不同的方法,如果用統一的方法去規範學生,這樣的教育就變成了一種限制,感覺上有點可悲。



教育哲學的書本成山成海,我想,多吸取別人的觀點有助於協助我們認識教育,認識哲學,進而認識「人」。期望我學了教育哲學之後,對我的思考深度有很大的啟發。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於2001/05/20)



我對於愛的認知,本來是很簡單的,只要能讓人發自內心感動的,就是愛。我以為這樣已經是很崇高的了,使人感動並不容易,在這個物慾生活的世代,享受「愛」難道不是一種奢侈嗎?



我並不否認,能夠被愛的確是奢侈的,也就是因為這兩個字,「被愛」多多少少帶有不夠正向的意味。Fromm說,「因為我愛,所以我被愛」「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他說的很明白,被愛之前,要先學會「愛人」,這正是我一直以來較為忽略的部分。



國中時候,我不斷抱怨沒有人瞭解我,覺得全世界的人都不關心我,好像我每天重複的事情,就是經驗孤獨然後學習忍受寂寞,我生活在一個人的世界裡,四面都是擺滿教科書的高牆。有一天,我在聯絡簿上寫著:「為什麼大家都不瞭解我?」老師回批了一句話:「要先試著去關心別人」。然後,一陣當頭棒喝似的,我終於找到了那個糾結已久的謎團。原來,我之所以覺得孤獨,是因為封閉了關懷別人的心。



Fromm說,愛的基本要素是:給予、關懷、責任、尊重、了解。



基本上,我認為這五個基本要素的出發點都是「自己先做;享受在後」大部分的人也許跟我一樣,總是自我中心,因為感受不到別人的付出而抱怨連連。想想,如果每一個人只是在那兒等著別人來愛、來給予,到最後人人都不想付出,只貪圖享受,這個世界上將會沒有愛。



當然,愛也不只是一般人嘴裡嚷嚷的愛情而已,愛情的世界只有兩個人,但是愛是包含每一個人的。人倫裡頭處處有愛,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少了給予、關懷或是其他要素,也許就無法維持良好的關係了。到底是何種因素造成愛情如此氾濫,聲勢扶搖直上凌駕其他對象的愛呢?



我想,也許是因為親子之間的愛,或者朋友之間的愛,人人大多數是從小便經歷過的,那是一種過程,伴隨著光陰荏苒,在我們記憶中紀錄著一篇篇詳盡又寫實的篇章。但是「愛情」對許多人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愛情不像親情一般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被給予,如果說親情是上天給的的禮物,那麼愛情便是老天為眾生設計的迷宮,我們只有憑藉智慧與嘗試,找到出路走出去。可能,出路並不只有一個,但是每個出口等待你的人並不相同,他或者是你正好再想著的人,或者不是。迷宮裡充滿未知數,我覺得,這就是愛情迷人的地方之一。



對我而言,愛情一直不是最重要的,中學時期,我的生活藉由朋友的愛獲得光彩;現在,我的生活依賴親情的支持。說起來有點可悲,但是卻很普遍,人總是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不離開家,我就不會體會家人有多重要,在宿舍裡,不只一次在接家人電話時,偷偷流下眼淚,因為我知道,在距離我三小時又二十分的遠方,有人在關心我、想念我。而我上次在家中流淚,卻是因為看了灑狗血的白爛連續劇。我體會到親情因距離而加溫的感覺,這種暖烘烘的溫度正烘焙著我的責任感,那就是,我應該要開始認真的去愛人,要力求愛的基本要素,實踐在生活中。



就像是衝浪般,海浪一次又一次將你打落,勇者卻更加勇往直前。愛人也相同,即使有些人就是不領情,不接受也不回饋,真正懂得愛的人絕對不會退縮。「愛」應該是人類本性的起點,而不是目的。人是因為有愛,才會有溝通,有社會,有倫理。難道是因為人想去衝浪,大海才舉起陣陣高潮,簡直無稽之談;不用說,更不可能是由於某種目的,我們才去愛人。



既然愛是人所必須的,應該怎樣去愛才理想呢,這是一項高深藝術,我從本書中看到了枯燥的理論,不易消化啊!其實,愛的藝術應該是人人必修的學分,想得高分的人自然會去找尋愛的真理。如果說愛的藝術有規則、有教科書的話,那就稱不上是藝術了,因為人對於藝術的感覺是主觀的,每人心中所建構出的「愛的真諦」也不盡相同。



雖然我尚未真正讀懂Fromm所指的愛的藝術,我已經很贊同他提出的五項基本要素,要適時給予、關懷他人、負起責任、親身了解並合理的尊重。在不久的將來,我極可能是執起教鞭的老師,但是我希望教鞭不是用來打學生的,而是用來教學。有人說,孔子也是有用教鞭的,卻沒有任何古籍記載至聖先師有體罰學生的事蹟。可見教育愛是有足夠力量約束學生,我相信,如果作為一個具有教育愛的老師,一定也會擁有學生的愛。那也許需要時間,但是我願意等,因為時間,是要修習愛的藝術的人,所需付出的學分費啊!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於2001/06/01)



回想自己過去所受過的懲罰,體罰總是佔了多數,有的實在是叫人難以忘懷。



照理說小學入學的第一天,應該是新鮮的。可對我來說,並不是這麼一回事。那一天,老師等小朋友們報到完了,家長也都放心的離去了,便開始了第一堂課。就在那堂課裡,我被老師搧了一巴掌。她不是用手,而是一塊掌大的木板。當時,我是因為聽不懂老師說的話,問了一下後面的同學,於是就挨打了。她說:上課不可以講話。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對老師起了防備之心。



一直到國三,都還有被體罰的經驗,老師理由五花八門,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因為你粗心沒考滿分,所以要接受處罰。



我並不想當一個完美的考試機器,我也不想當班上或全校最出風頭的學生,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似乎有不少導師們想要利用學生,將自己塑造成「名師」的角色。如果教育走到這等地步,如果老師懲罰、甚至體罰學生的理由不是因為學生做錯了事,那真是悲哀到極點了。



大一時候修教育概論,老師很反對體罰,希望體罰在教育制度內完全消失。大二上修了教學原理,那位曾經擔任放牛班導師的教授說,她面對不聽話的學生時,就「打」啊,不然怎麼辦?



懲罰的方法千百種,口頭訓誡、勞動服務、角色扮演…,為什麼要體罰呢?就我學習歷程的經驗,我很贊同某老師說的:「體罰是最後一招」。一般的大學教授,若沒有見識過氣焰乖張的大哥型學生,不知道適當體罰的妙用。但是並不是所有學生都是壞學生啊,為何台灣的體罰風氣如此盛行?我曾經被罰在課堂中跳六百多下蛙跳,因為遲到。



我自認為是個好學生,還是經常受到體罰,那麼其他的同學,包括成績不太好的以及不遵守規則的,所經歷到的是怎樣不健全的教育呢?一個老師走出了師範學校的大門後,忘了所學,反而將不愉快的求學經驗重新加諸於自己的學生,這樣的老師,不是我們的社會想要的。



只要老師能在實施懲罰時維持理性,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懲罰的目的是要讓做錯事的人能夠反省並改進,不是要讓他們感到威脅與害怕。很多時候小小的原諒所收的功效,甚至大過嚴厲的懲處。無論如何,懲罰有存在的必要性,最重要的:體罰是「最後」一招!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於2002/05/26)



如果你同意,讓我為你寫故事,那麼我要收集你的相片,無論是哇哇大哭還是英挺帥氣的你,我都要。



照片是一種很妙的東西,我們很小很小的時候,你我的一顰一笑就已經被片段的記錄下來,讓幾年後甚至幾十年後的我們,得以用一種超現實的手法接觸最純真的自己。照片裡的自己應該不認識看照片的自己,可是經由這簡單的心神領會,時空的距離拉近成短短一線,拿照片的手到看照片的眼睛,大約三十公分。



當然照片也會讓片段連貫起來,照片中和你我拍照的某某人、某某事物,永遠都被註腳著一段事蹟,或許是你從前心儀的女同學,或許是你養過最會流口水的狗。可是,這些記憶片段能不能夠完整的變成一個故事、一篇傳記?同樣一張照片,十年前看與十年後看有沒有遺漏什麼?是否哪裡不一樣了呢?



打算將你的照片按年份排好,從光屁股的小鬼排到吹生日蠟燭的青年,每一頁都有個主題,竭盡我羞於啟齒的美工能力為這本集子畫圖貼花。然後扮演狗仔挖掘你過去那些鬼扯懶蛋的事,還要好好褒獎你的光榮事蹟,讓你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如果你同意,我也願意為你往後的三十年、五十年作傳,我不是寫史記的司馬遷,但,你卻是我的史記。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寫於2001/12/13)



東海住了一隻龍蝦,掌管東海裡大大小小的事務。但他很自卑,因為有一支美麗的鰲斷掉了,那是在一場與鯊魚的激鬥中被咬掉的。



龍蝦經常夢見自己從前威風的樣子,因為那強壯又漂亮的大鰲,讓東海的海百姓們覺得很安心,情願地跟隨龍蝦。



有一天,龍蝦望著他那空空的左臂苦笑起來。沒有了大鰲,他還能像以前一樣得到海百姓的信任嗎?他愈來愈沒信心,心中的疑問也越來越多,於是決定離開東海去找答案。在一個平靜無波的深夜,龍蝦悄悄地走了。



走著走著,他看到一棵好大好綠的樹,樹上住了一條腹蛇。

龍蝦問道:「你是這裡的主人嗎?」

「沒錯,附近所有的人都要聽我的!」腹蛇說。

龍蝦又問:「可是我聽說越帥越有威嚴…你覺得你帥嗎?」

腹蛇說:「帥不帥跟威嚴有什麼關係?」

龍蝦不懂,但他不想再問下去了,於是說了再見,繼續他的旅行。



沒多久,龍蝦來到一個大峽谷。龍蝦沒有看過峽谷,所以感到非常的驚喜。

「我是龍蝦,請問你是誰阿?」

「我是這峽谷的『王』,在這裡,什麼事都要經過我的同意!」一隻棕熊說。

「可是你並不好看。」

「吼~」棕熊不悅的大喊:「保護大峽谷的安寧,要的不是花拳繡腿!」

「像我這樣擁有強壯的身體,才能夠捍衛大家的安全。」棕熊自豪的說著。



龍蝦旅行了好久,還是不能解答他的疑問。就在龍蝦離開東海的這段期間,東海發生了一些改變,魚百姓們有什麼疑問全都去找熱帶魚通訊官,但是熱帶魚只懂傳話,學問其實不太好,他不知道的事情只好亂講一通:



章魚小弟問熱帶魚:明天抹香鯨會來嗎?熱帶魚說不會,章魚小弟就很高興的去參魷魚哥哥的婚禮,結果半路上就被抹香鯨吃掉了…。



東海不再平靜,大家都慌了。大家想起龍蝦掌管東海時井然有序的日子。海龜奶奶聚集了所有海百姓,討論三天三夜了以後,決定把龍蝦給找回來。



這一天,龍蝦正好旅遊到距離東海不遠的中國。突然被一條香蕉皮給絆倒。「唉唷!」龍蝦爬起來,一隻猴子站在他面前,說:

「你是東海的龍蝦嗎?」 「咦,奇怪?你怎麼會認識我?」

猴子說:「海龜奶奶已經廣播了好幾次,請朋友們幫忙找你。你快快回東海去吧!海百姓都很想你呢!」



龍蝦非常感動,原來大家並沒有忘記他,而且,這段旅行的經歷讓他覺得:到過那麼多地方,還是東海最適合自己,而且只要自己有心為大家服務,沒有漂亮的外表又有什麼關係!龍蝦笑了,哼著輕快的旋律,向東海邁進!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於2002/3/24)



健康中心對中小學時候的我而言,是個陌生的地方,除了運動造成的局部外傷、健康檢查以及接種疫苗,似乎沒有其他動機吸引我前往。相反的,倒是有一點是我遠離該處的理由:護士小姐好兇!



健康中心就是在這樣矛盾的情況下存在的吧,彷彿醫院裡不會有四樓,很少人會主動進入健康中心,四這個數字在醫院以及健康中心在學校都是矛盾的。實際上,醫院不可能沒有真正的四樓,學校也不可以沒有健康中心。



印象中,小學的健康中心是擦藥的地方,有時候卻連OK繃都沒有;國中的健康中心是打針的地方,我每次花了九成九的時間在走廊排隊前進,從健康中心前門到後門,像從浴室進去又出來,總之就那麼小一塊;高中的健康中心其實是經痛休息區,總是不能理解為什麼躺在哪裡的女生可以腹痛一整天。我的記憶裡找不出兇巴巴校護或校醫的確實相貌,再強的搜尋器都沒能幫上我。



那麼對我來說,健康中心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上了大學,答案隨著課業與生活躍出眼前,我想那是因為師大的健康中心具有足夠的資源與能力,提供解答。我為了作報告,參觀了健康中心;為了得到學分,聽老師講了不只一年的健康中心歷史;為了賺錢,跑到健康中心工讀;為了省掛號費,請校醫看病;為了爭取經費,與健康中心合辦健康促進活動;為了確認體重;跑到健康中心踐踏體重計…。種種的原因讓我體認到健康中心的重要性,它甚至能夠提供心理諮詢,怎麼健康中心突然變的如此有份量?



隨著各學校的學生需要性、財力、社區特色、學校資源等的不同,才會有各種不同的健康中心,如果台灣要跟隨美國的腳步嘗試SBHC,或許利弊目前難以評估,因為「健康」在台灣人民心中佔據的份量與美國明顯不同,台灣的經濟力量分配在疾病預防的部分,是需要全民共同爭取的。再者,如果一個健康中心健全到具有預防、醫療、社區合作的功能,健康中心與醫院的界線為何?我們真的需要有這樣的健康中心嗎?美國的SBHC尚未全面推廣,因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同撿拾碎玻璃,又多又棘手。何況目前台灣不太適合走SBHC的模式。



我想,一個能符合學校特色與需要的健康中心,就是很好的健康中心了,不用很大,不需富麗堂皇,更免一堆無用的醫療器材。一位溫柔善良、經驗豐富的護士加上基本的緊急傷病設備和健康檢查設備,就已經很不錯了。當然,如果校園中有特殊學童需要特別照顧,健康中心必須主動提供服務。師大健康中心的功能在國內雖堪稱翹楚,但是不一定要成為各校追求的目標,最大的理由是避免無謂的資源浪費。



我看了SBHC之後,有個奇怪的疑問,為何美國理想的健康中心需要特聘那麼多的專業人員?難道在學校已經有輔導老師和健教老師(或者護理老師)的情況下,還要另聘人員?若真如此,工作該如何劃分?學校的連結體系會不會因太過複雜而難以辦事?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寫於2002/05/20)

五月八日開始,北市進入限水階段,我還沒有警覺,也沒有付出關心。



五月十三日,分區限水實施,大安為第一區,宿舍自凌晨4:00停水至隔日凌晨4:00。終於感受到無水之苦。



八到十三日之間,有一天聽說宿舍停水半日,大家緊張的找出鍋碗瓢盆儲水,我只用幾個水罐裝了開水,不過是停水半天,頂多早上刷個牙洗個臉、手,幹嘛要準備那麼多水?後來,那半天進出洗手間的人次減少30%以上,明顯冷清許多。可是我發現,水龍頭一直都有水啊!



十二日晚上,大家又開始儲水,這一次要停水一整天,我好幾次看到兩三個女生共同奮力的抬著水,便也開始杞人憂天,拿出自己的洗衣桶和臉盆,裝了滿滿的水放在寢室。說真的,實在有夠重!



十三日早上,咦?還有水耶,我高興的打開水龍頭盥洗,有人更高興的拎了一大桶衣服到入洗衣機,投入十元硬幣,轟隆隆地洗起衣服來了!這……這是怎麼回事?不是停水了嗎?



中午,仍舊有水,大家的鍋碗瓢盆也靜靜的待在寢室裡,一滴也沒有少。



下午六時,下課回寢室休息一下,準備接下來六點半輔系的課,看到宿舍裡大家搶著洗澡的盛況,室友還好心的勸我「趁現在有水趕快洗一洗,等一下就沒水啦!」,才發現,原來寢室裡除了我以外,大家都在擦頭呢,可見早都洗過了。覺得不妙,但還是沒有先洗。



八點半下課回宿舍,廁所抽水馬達已經停擺,飲水機在乾燒,浴室蓮蓬頭開到最大是用滴的,洗手台已經有一排無水,另一排苟延殘喘中。此時的我,還沒洗澡,水只剩一罐,儲有一桶又一盆的水,卻又懶惰不想使用。當下決定換套衣服,沐浴則待天明矣!



對於整個宿舍停水事件,我的感受是大家都不免有所貪圖私利之心,竟然有「趁現在有水趕快洗一洗,不然等一下就沒水了」的心態,因為除了洗澡、洗衣服之外,公共衛生的問題更應該被保障,不然廁所一整晚堆積排泄物無水可沖,那會是什麼情形?人可以一晚不洗澡,卻不可以不上廁所啊!再者,不到六點大家就搶著洗澡,如此一來體育課上到六點的同學一旦無水可洗該怎麼辦?像我一樣輔系需上到八點多的人難道只能自嘆倒楣?那些使用洗衣機的同學,一定要在停水日洗衣服嗎?如果有一兩件重要衣物要清洗,用臉盆裝水手洗便罷,何必連同整堆倒入耗水甚多的洗衣機呢?



台北市限水一日況且如此,若我們不是住在北市而是新竹桃園,需限水一日半,那麼s大的同學能捱得過嗎?會不會搶水搶得更嚴重?



對於剪報中議員的質詢,我雖不全然贊同,有一點卻很有道理:應該加強民眾節約用水的觀念,並且注意腸病毒與傳染病的發生。



宿舍在停水期間仍有水可用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水塔還有水,可是我們這些20歲的大人,卻為了個人的利益浪費水、搶水,實在是面目可憎!當然,很多人都看到了這一點,在浴室、廁所中張貼了標語和警示,勸導大家共體時艱,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看到了,但是能遵守並重視的人有幾個呢。



十四日早上宿舍恢復供水,每間寢室將所儲的水倒回洗手台,既然這些水都沒有用到,那又何必儲呢?既然還有這些水,為何上廁所的同學不會自備水用來沖馬桶呢?儲這些水難道只為了好看?廁所的髒亂難道不是傳染病的溫床!



事實上,宿舍內的同學只要確實節約用水,除了開水以外根本不用儲水,因為水塔內的水足夠應付大家一日所需,否則像現在的用水方式,真的有省多少水嗎?



這個問題不是只有出現在s大宿舍,大台北地區的用水觀念真的應該被再教育,許多戶因為不配合節約用水,遭到減水甚至停水的處分,難道我們s大也要面臨這樣的處境,才真的會有共體時艱的感覺?



五月十八日大安區(宿舍)第二次停水,同樣的情形又重複一次。所謂的共體時艱,到底在哪兒呢!何時才能喚醒內心的良知呢?我,真的不知道。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於2002/02/20)



人生的無常總是教人欷噓,世代的交替也令人難以招架,如同一頭油亮的西裝頭配上一件老舊鬆垮的睡褲,裡裡外外都不太對勁。



我的高中老師在我離開學校之後沒幾年,老的老,退休的退休,難道我們這群令他們感到驕傲的孩子畢業了,就準備懷著感恩謝天的心情退出職場了嗎?



「你少臭美了!」老友一臉不以為然的說,「老師們其實是有點不能適應現在的學生和教育環境。」這個答案,我覺得驚訝並且感嘆。



有時在報章上讀到青少年如何如何、校園風氣怎樣怎樣的負面報導,總以為是媒體誇大其辭、故弄玄虛。時代一直在變,學生也會改變,老師如果不能學學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也要有麻辣教師GTO與學生打成一片的精神啊。



「到時候不知是打成一片,還是打架打成一片!」朋友反譏。



事實上,這個問題我已經想了好久,一直到參加營隊帶小朋友上了幾次課以及得知一位育我良多的恩師退休了,才猛然發覺,跟不上時代的不只是無法適應新學生的舊老師,還有一些如我一般用舊眼光看新世代的人。



我是真的無可救藥的以為學弟妹會像我當時一樣,看到老師就深深鞠躬行禮道聲老師好,這樣的人現在想必是另類了;記得我以前的教官總是笑臉迎人,本人也常去找教官聊天打屁,可是自從那一天返校瞥見教官挫折的眼淚後,我的教育烏托邦似乎變得遙不可及,今日與過去竟有如此大的差距。



我終究得回到校園,因為有一天我也會站上教室講台,等到那個時候,我不知道會面臨多大挑戰?想到不禁冷汗直流。總之別要我學GTO跳樓又飛車,小女子我無論如何是學不來的!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寫於2002/3/11)



捧一掬陽光

漱口

濕一條毛巾的清洌

洗臉



早晨拿捏不定的氣力

重重撞上了門,碰!

浴室昏黃不明的影像

輕輕拌了一腳,匡啷!

刺眼 冰冷 撞擊 墜落

真正被打醒

清醒的瞬間

卻是最初的一場惡夢

正精彩的時候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寫於2002/03/27)



洗澡的時候突然發現門是開的,外頭大排長龍都是等待浴室的人,驚恐伸出佈滿泡沫手要將門拉上,腦筋不知閃過了什麼念頭又緊急縮回,似乎用腳尖鉤上門,比較能夠躲開眾人狗仔似的眼。這一切過了將近一世紀之久,腦中思索翻轉著一切導致門敞開的理由,直到不再慌張,清醒過來之後,才發現根本就沒有門鎖。



這是一個夢。



在這個世界裡,人的一舉一動隨時都被窺視著。這是夢也是事實。



夢的產生不是沒有理由,佛洛伊德的解析也好,容格也好,或許這樣的一個夢,跟性的歷程、團體潛意識都脫離不了關係。



不想用過多的心理學理論來附會這個惡夢,只因為發現到就算是醒著,也都在重複著被窺視的過程。人的成長中,都會有一段時間以為自己是舞台上的主角,往往誤以為有人在注意自己。影響所及,部分的人會因此加重自己的表現,另一半的人則選擇退縮。但是,如果因為科技的發達促使個人的「舞台效應」變成強迫性的事實,那會是怎樣的情形?



軍事強國可以不用一兵一卒監視著敵人的動向,靠的是數顆盡心盡力的人造衛星;色情電影業者可以不用花錢請演員,而靠真實激愛賺進大筆財富;八卦雜誌可以不用反間計,套取珍貴致命的國家機密!〈楚門的世界〉真實上演,得利的是操控攝影機的人。那麼,這個現象是否說明了人被窺視得越多,就顯得越有「價值」?



有人因為這所謂的自私的價值,賠上金錢名譽;有人將計就計,用別人的窺探當作推銷自己的工具。後者想必是厚黑學中青出於藍的信奉者,但是這種人越多,表示社會越來越訛愚我詐,或許方圓百里,針孔攝影機的數量將逼近蟑螂數,然後人們就會發現,你不需辨認出哪一台攝影機正對著你,因為永遠也數不清,換句話說,永遠都沒有機會逃離舞台。



因為害怕自己必須敞開所有隱私,滿足他人的狗仔慾望,所以做了這場惡夢。夢的前後幾天正好是某八卦雜誌熱鬧喧騰的一週,本來想置身事外,卻在午夜夢回經歷了一場佈滿冷汗的靨。這或許也是很多人都有的感覺,而我們本來就已經是舞台上的演員了,只因是個跑龍套的,吸引不了針孔的聚焦,所以值得慶幸。



慶幸之餘,真實與夢境已經產生連結;慶幸之餘,我們仍不能逃避所有面對鏡頭的機會,如果可以,希望所有窺取私密的鏡頭,與攝影機背後的黑心人,都能得到應有的教訓。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於2002/04/19)



小時候的我,不知道什麼是自由,卻隱約在爭取自由。



爺爺整天坐在一樓看電視,眼睛一睨就明瞭大門內外的動靜,什麼人經過;誰出了門,無一逃得過爺爺的法眼。我卻一步一步逾越了這個界線。



除了爺爺,每幾個小時便打電話查勤的老媽也是另一個提供刺激感的來源,我的朋友大概沒有幾位能夠理解這情形。當時,花蓮的小孩子大多得到街上去找,尤其當同學吆喝著去誰誰家玩或去哪裡捉泥鰍、打電動玩具時,我經常不在邀請之列,大家都以為我是自發性的乖巧安靜,其實我是住在一個子宮裡頭,受到密不通風的保護。



最早的叛逃記憶是同學來找我,害怕打擾爺爺,就在大門外與同學聊天,大概是因為這樣的機會太少了,我盡所能的將同學留下陪我,避免我再度進入昏暗中閃爍著電視螢光幕畫面的屋子。然後,在無法預料的情況下,屁股突然一陣鞭笞的疼痛,回頭一看才知道爺爺正揮舞著藤條,口中一句又一句夾雜國台客語的怪異口音,什麼小孩子不學好!天都黑了還在外面鬼混!天曉得那時候才下午三點!



那一次我的自由界線過了家門,擴張到門外。從那次之後,我一步步的征戰,增加版圖,每一次被處罰的印記,好比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戰利品。



比較印象深刻的事件有到家附近田間探險,帶回一身的蚊咬,爸爸告誡我不准再去走小路、田埂,理由是會遇到壞人。



然後是校外教學結束後到同學家看漫畫忘了時間,媽媽打電話給我所有的同學,爸爸親自出動把我捉回家,時刻是晚上六點左右。



高中時媽媽不讓我參加同學會,我偷偷去了,留個口信和同學的手機在家裡,就在媽媽下班之前去赴約了,等到媽媽五點半回到家發現了,幾乎每一個小時打手機詢問我人在哪裡、做哪些事、幾點回家,我說八點回家、過八點就編個謊言然後改九點回家,最後回家時已經過晚上十一點,媽媽在睡夢中竟然還有精神起床把我臭罵了一頓!



從那時起,我開始無法無天,但是接著進入大學,我以為我的自由革命可以豎起免戰牌時,媽媽替我辦了一隻手機,手機裡的前十通電話裡必定有媽媽的來電,即使我和家分別在北花兩地,行蹤一樣在老媽掌控中。最佩服的是,媽媽擁有比外星人還要靈敏的第六感,老是恰巧在我不想接電話的時候讓我的手機響透雲霄,例如上次我去KTV狂歡,還心虛的跑到廁所接電話,以免「我正在唸書」的謊言被老媽拆穿。



我的革命算是成功還是失敗?已經不想去劃定歸屬了,也越來越不想去爭取什麼了,消極的反叛也許有更加灑脫的空間。最近我把手機掛在桌旁,出門都不帶著,等發現有人CALL我,偶爾回個電話而已,或許在潛意識裡,我想讓家人「猜猜看」我在哪裡吧,因為這樣,我可以享受著某種心理上的自由。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