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多年前在我的網誌裡問了一個梵語問題,當時我沒有能力回答,也沒有便利的線上辭典可以使用。其實這幾年也一直沒有空進修梵語,不過最近突然又拾起書本,有趣的是兩次梵語課的老師都是日本人,大概是冥冥中註定的。多年後,我稍微有能力來回答「琥珀的梵語怎麼說」的這個問題。雖然提問的人可能不會看到,這主要還是回應我自己的。
amber,琥珀,梵語詞彙如下:
1. शूकापुट्ट śūkāpuṭṭa
2. तृणमणि tṛṇamaṇi
跟網友所提到的「阿濕摩揭(拉)婆」的發音有所明顯差異,確實這個譯詞可以在唐代的佛經文獻,例如《慧琳音義》、《玄應音義》中可以看到,但是可以確定「阿濕摩揭(拉)婆」這個翻語跟上述1.2的梵語都無法對應。
另外還有一個梵語詞,tailasphaṭikaḥ ,是由 taila(油,oil)+sphaṭikaḥ(寶石,gem)所組合而來的複合詞。也可以表達「琥珀」的意思。
我也發現,「阿濕摩揭(拉)婆」這個發音更可能是來自[ अश्मगर्भ aśmagarbha ]這個字,念念看,是不是非常接近?可見「阿濕摩揭(拉)婆」的字源應該是 aśmagarbha (英梵字典說是:emerald祖母綠。但是有的漢譯說是瑪瑙/馬腦),無論如何都不是琥珀。可見古代人對於寶石的概念其實常常是不精確的。唐代的玄應和慧琳把 aśmagarbha誤以為是琥珀。其他現代字典又有emerald祖母綠/agate瑪瑙 的差別,至少現代人分得清楚aśmagarbha「阿濕摩揭(拉)婆」是一種確確實實的「石頭」(字首來自aśman,意思是a stone or rock),而不是松脂化石(琥珀)。至於aśmagarbha到底是哪種石頭,那就不是我能解釋的了。
# 2016/7/14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6/26
之所以開始學梵語(Sanskrit),單純是想多認識一個謎樣的語言,這個謎樣的語言早在後漢時候的中文文獻裡就已記載,它的主要載體是佛經,雖然佛教東傳時經過了許多大師翻譯,然而不管後來譯成什麼樣的語言,吐火羅語也好、西夏語也好、日語也好、漢語也好,原始梵語的神祕性依然存在,就是這種無法吹散的神秘讓我向它靠近。
但我也得誠實地說,對於現代印地語或者印度文化其實沒太大動力去了解,想學的梵語也是主要是羅馬字轉寫系統、天城文系統,除了讀音之外,主要是因為其字體與古代的城文有直接繼承關係,跟古代的悉曇文也有相似之處。
梵文是印歐語言的一支,是一種相當複雜的語言,想要走進梵文的世界在我看來相當不容易,看看維基百科,感受一下那語法上的複雜度。
中文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2%B5%E8%AA%9E
梵語(天城文)版維基:http://sa.wikipedia.org/wiki/%E0%A4%B8%E0%A4%82%E0%A4%B8%E0%A5%8D%E0%A4%95%E0%A5%83%E0%A4%A4%E0%A4%AE%E0%A5%8D
至於簡單的發音,包括母音及子音,可以聽聽以下的youtube:
Vowel(母音):http://www.youtube.com/watch?v=Z6sskNd1SqA&NR=1
Consonant(子音):http://www.youtube.com/watch?v=vC8pka6J8ew&NR=1
有了一點概念之後,就可以開始練習天城文的寫法,儘管只學習羅馬轉寫也可以,但這樣就只能停留在現代材料的閱讀上了,想要看懂中國古代文獻上的悉曇文在畫什麼符,先會畫天城文是很重要的。剛開始我確實是這麼想的。不過啊,畫了好幾個星期之後,腦子還是一片糨糊,那一堆長得像蝸牛的文字如果分開寫還好,偏偏蝸牛都是好朋友,全都黏在一起密不可分,不信的話看上面天城文版維基就知道了。所以很不幸地,我很快就放棄認識蝸牛的活動,一意孤行往新的地方邁進。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