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



中國古代詩歌理論批評的一種形式。詩話的萌芽很早,像《西京雜記》中司馬相如論作賦、揚雄評司馬相如賦;《世說新語》的《文學》、《排調》篇中謝安摘評《詩經》佳句,曹丕令曹植賦詩,阮孚贊郭璞詩,袁羊調劉恢詩;《南齊書.文學傳論》中對於王粲、曹植、鮑照等一系列作家作品的評論;《顏氏家訓》的《勉學》、《文章》篇中關於時人詩句的評論和考釋,都可以看作是詩話的雛形。鍾嶸的《詩品》,過去有人看作是最早的一部"詩話"著作,清人何文煥編印《歷代詩話》即以此書冠首,但嚴格地說,它還不是後世所說的詩話。唐人大量的論詩詩,如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偶題》,李白、韓愈、白居易等的論詩詩等,則是以詩論詩的一種形式。唐代出現的《詩式》、《詩格》一類著作等,更進一步接近了後世所說的詩話。



詩話正式出現在宋代。第一部詩話是北宋中葉歐陽修的《六一詩話》。在這以後,詩話成為評論詩人詩作、發表詩歌理論批評意見的一種廣泛流行的形式。據郭紹虞《宋詩話考》,現存完整的宋人詩話有42種;部分流傳下來,或本無其書而由他人纂輯而成的有46種;已佚,或尚有佚文而未及輯者有50種,合計138種。



宋代詩話的發展,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早期的詩話以記事為主,不過不同於一般的記事筆記,它所記的都是有關詩人和詩作的瑣事軼聞。歐陽修在《六一詩話》自序中說:"居士退居汝陰,而集以資閒談也。"就說明了它的宗旨在於集瑣事,資閒談。司馬光的《溫公續詩話》也同樣如此。後來,詩話的範圍不斷擴大,除記事外,逐漸增加了考訂辨證、談論句法一類的內容。南宋初許□在《彥周詩話》自序中說:"詩話者,辨句法,備古今,紀盛德,錄異事,正訛誤也。"就是對當時詩話內容的概括。詩話的再進一步發展,是越來越多地談論有關詩歌創作和詩歌理論問題,加強了它的理論批評性質。這方面成就較高的詩話有張戒的《歲寒堂詩話》、姜夔的《白石道人詩說》、嚴羽的《滄浪詩話》等。特別是嚴羽的《滄浪詩話》,不僅對當時江西詩派"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的流弊進行了尖銳的批判,而且提出了作者對於詩歌創作的比較完整、系統的綱領性意見。其中如"別材"、"別趣"說,"興趣"說(見興趣說),"妙悟"說等,都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對後世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明清時期曾有不少人對宋代詩話持否定態度,認為詩話興而詩衰。個別人如袁枚甚至認為宋代詩話簡直不屑掛齒,題詩謂"我讀宋詩話,嘔吐盈中腸。附會韓與杜,瑣屑為誇張"(《題宋人詩話》)。但這實際上是不公正的。宋詩話中津津樂道地記述"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以禪喻詩"等說法,以及其他方面的瑣細雜事,固然為數很多,意義不大,但它畢竟保留和記錄了那個時代關於詩歌創作問題的許多直接間接的史料,其中也不乏理論批評方面的精闢見解,這些,還是應當予以肯定的。



詩話在宋以後,繼續有所發展。金元兩代,除元好問的《論詩絕句》外,較有價值的是王若虛的《滹南詩話》。明代詩話中,李東陽的《懷麓堂詩話》、謝榛的《四溟詩話》、王世貞的《藝苑卮言》、王世懋的《藝圃擷余》、胡應麟的《詩藪》等,也都有一些較好的見解,曾程度不同地對詩歌創作發生過影響。



清代詩話在理論批評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首先是王夫之的《姜齋詩話》,其中對於詩的情與景互生互藏的辯證關係,對於詩的"體物"、"會景"與生活積累的關係,對於詩的"意"和"勢"的關係及"咫尺寫萬里"的特點等等,都有精湛的論述和獨到的見解。葉燮的《原詩》,不僅具有嚴整的理論體系,對詩歌與現實,詩歌與時代發展的關係,詩歌本身的發展規律,作家所必須的"才、膽、識、力"諸條件等等,都有系統的、精闢的論述;而且在對於詩歌的特點,及其與理論著作區別"定位"與"虛名"的關係等等方面的論述,識見更加精闢。王士禎的《帶經堂詩話》反映了他的神韻說主張,但理論價值遠不及《姜齋詩話》。袁枚的《隨園詩話》卷帙浩繁,代表著明代公安派的性靈說在清代的餘響。其中對沈德潛強調封建綱常的格調說大加譏貶,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禮教的意義。它並且針對以翁方綱為代表的提倡學問詩等主張,強調詩歌創作要出自真感情,有不少可取的意見。其他如趙翼的《甌北詩話》、潘德輿的《養一齋詩話》等,也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近代林昌□的《射鷹樓詩話》反映了反帝愛國的時代精神,梁啟超的《飲冰室詩話》大力地鼓吹"詩界革命"並保留了許多關於"詩界革命"的史料,都曾起過積極的歷史作用。



明清時期,詞話、曲話等形式也在詩話的影響下發展起來,例如李漁的《李笠翁曲話》,況周頤的《蕙風詞話》,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近代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等,其中《李笠翁曲話》和《人間詞話》,在理論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前者對戲曲創作中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較好的或精到的分析,是戲曲文學理論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後者則在一些問題上頗有創見。此外還有總論詩、詞、曲、賦、文的,如劉熙載的《藝概》,也頗多創見。這些詞話、曲話的出現,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形式。



詩話、詞話、曲話等的一般特點是:多數並不以系統、嚴密的理論分析取勝,而常常以三言五語為一則,發表對創作的具體問題以至藝術規律方面問題直接性的感受和意見。而它們的理論價值,通常就是在這些直接性的感受和意見中體現出來的。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標題: [公告] 第二十六屆南風文學獎入圍名單

時間: Fri Apr 15 00:28:46 2005





古典詩組

編號 作品篇名 作者 系級

1. 冬夜獨行即景 徐偉強 國二甲

2. 遊澄清湖 潘虹伶 國四乙

3. 登阿里山有感 陳泓睿 國二乙

4. 試問佳人 沈威廷 國四乙

5. 詠林黛玉 黃思萍 國二甲

6. 悼顰卿 黃思萍 國二甲

7. 迎春 蕭志良 國二乙

8. 詠牡丹 張嘉雯 國二乙

9. 與留滯同窗遊阿里山二首 謝秉寰 國二乙

10. 獨遊 簡菀儀 國三甲

11. 天末懷李白 劉嘉怡 國四丙

12. 三月(陽曆)雪 李宛真 國四乙

13. 端陽雅會破愁圍 李宛真 國四乙

14. 無題 蔡昱潔 國二甲

15. 閨怨 許雅雲 國二甲

16. 往事自愁 劉奕伶 國二甲

17. 夢醒 劉奕伶 國二甲

18. 桐季望日會友 施佑融 國一乙

19. 話說從頭 施佑融 國一乙

20. 懷友 張耕華 國三甲



古典詞組

編號 作品篇名 作者 系級

1. 攤破浣溪沙 李佳真 國一乙

2. 西江月 柳喬馨 國三甲

3. 西江月 王淨瀅 國三甲

4. 西江月 張耕華 國三甲

5. 眼兒媚 阮建安 國四乙

6. 更漏子 黃郁雯 國四乙

7. 采桑子 廖玟婷 國四乙

8. 小重山 謝弟庭 國四乙

9. 菩薩蠻 楊淳淳 國四甲

10. 一斛珠 劉東昕 國三丙

11. 鶯啼序 沈威廷 國四乙



古典散文組

編號 作品篇名 作者 系級

1. 胡力乘傳 江毅中 國二乙

2. 雅座亭記 陳宜楨 國三乙

3. 遊南元農場記 陳怡婷 國二乙

4. 將軍嶼記 許雅雲 國二甲

5. 夜尋忠烈祠記 張立揚 國二甲

6. 筍寮山記 王儷霖 國二甲

7. 觀潮記 劉文心 國四乙

8. 觀面相論 葉致均 國四甲

9. 夜半奇遇 郭慧如 國三甲

10. 梅塢先生傳 陳泓睿 國二乙

11. 陳君正發傳 陳怡嘉 國三甲

12. <鶯鶯傳>之張生論 陳怡嘉 國三甲

13. 霽遠樓記 張耕華 國三甲



現代散文組

編號 作品篇名 作者 系級

1. 灰燼 林怡汝 國一乙

2. 鑲著金邊的天空 王偉治 國二乙

3. 迫害寓言 林羿汝 國二甲

4. 謝天 張威儀 國二甲

5. 凋零的羽毽 張耕華 國三甲

6. 曆書 張琬鈴 國二甲

7. 金三角博物館紀行 古芸嫻 國三乙

8. 流浪 柯佩君 國三甲

9. 永和市永寧街七十二號三樓 阮建安 國四乙

10. 自由、孤獨、無意義 莊立民 國四丙

11. 水瓶女孩 楊淳淳 國四甲

12. 關於貓,和貓的時代 曾** 國碩一

13. 生日 林帥志 國一乙



現代詩組

編號 作品篇名 作者 系級

1. 舞劍者 江毅中 國二乙

2. 百態車站 田明樺 國三丙

3. 一夜 沈信宏 國二甲

4. 寄杜牧 陳怡婷 國二乙

5. 素描練習 尤芷芸 國二甲

6. 關島 Santa Maria Cathedral 林筱雯 國四丙

7. 轉身後的風景 徐嫚鴻 國四乙

8. 蛋炒飯 徐嫚鴻 國四乙

9. 秋訪外曾祖母 李宛真 國四乙

10. 讀哈維爾圖像詩 曾** 國碩一

11. 文學院大樓 曾** 國碩一

12. 大鵬之鳴 施佑融 國一乙

13. 於是,你便微音鏗然了 沈威廷 國四乙

14. 倒數 林淑靜 國二乙

15. 過客 楊秀萍 國三甲

16. 無題 陳慶哲 國二甲

17. 游俠 陳慶哲 國二甲



極短篇小說組

編號 作品篇名 作者 系級

1. 菸灰 莊昀 地三

2. 對街那個女孩 古政彥 國四甲

3. 無題 劉鎧銘 國三甲

4. 領巾 汪品潔 國二乙

5. 頃刻絕望 林羿汝 國二甲

6. 罪 楊淳淳 國四甲

7. 行刺 謝秉寰 國二乙

8. 吳先生 沈信宏 國二甲

9. 代溝 張耕華 國三甲

10. 罐頭 張耕華 國三甲

11. 凍傷 劉婉柔 國一甲

12. 浪淘沙 甘宗靄 國三丙

13. 緋紅色的罪 王姿勻 國三丙

14. 實驗報告 張玉屏 國三乙

15. 回憶 張玉屏 國三乙

16. 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蔡念穎 英三甲

17. 鬼 邱郁涵 國三丙

18. 左右 張琬鈴 國二甲

19. 轉身 古芸嫻 國三乙



短篇小說組

編號 作品篇名 作者 系級

1. 出走 汪品潔 國二乙

2. 原野微風 陳信州 工教三

3. 晚安,地球人 柯佩君 國三甲

4. 街燈 古政彥 國四甲

5. 媽 林淑靜 國二乙

6. 起點 張雅真 國三乙

7. 鳳凰 劉婉柔 國一甲

8. 阿明 沈信宏 國二甲

9. 變卦 陳慶哲 國二甲

10. 我(們) 沈信宏 國二甲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閱讀聲韻學時,本欲與周公開起討論會,可我一問他懂不懂血型,他一句話「你去問扁鵲啦」說完,就不理我了,我仿佛被將了一軍,頓時清醒許多。



古時候,中國並沒有音標,所以不像我們可以很明確地用ㄅ和ㄣ以及第四聲,拼出「笨」的音,如果用「ㄅ」 、「ㄣˋ」連讀來罵古人,他們疑惑的臉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就真的像個笨蛋一樣。



但是,中國人並非笨,之所以沒有音標的發明,是由於不需要。中國文字是方塊字,不同於拼音系統,在拼讀的需求上很不明顯。箇中原因很多,重要的是,什麼時候才開始有「需求」呢?答案是:佛教傳入之後。



異國語言的輸入,產生拼音、改讀的需求,不然就讀不通佛經,中國人於是發展出獨特拼音法,不是用「音標」,而是用兩個「字」的「字音」來剪裁出另一個字的字音,叫作「反切」(我認為應讀作「翻竊」),如同「榜,北朗切」。青少年常把「這樣」讀成「醬」,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看似複雜的拼音方法,卻是歷史上使用最久的拼音法。



記載「反切」的書,稱作「韻書」,簡單講是古人的字辭典,雖然他們只讀中文,不用讀其他科目,惰性還是有的,遇到一個不會唸的字,與其查字典,不如將就給他唸過去,反正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差不多嘛。再說,古人作詩押韻,總得字斟句酌,帶一本厚厚的字典那裡還有飲酒賞月的雅致,基於種種指向「方便」和「懶惰」的原因,並參考印度人的字母表後,研發出韻書的「簡編圖表本」,也就是「韻圖」。



韻圖百百種,和坊間書局架上的字辭典琳瑯滿目的道理差不多。其中有一本《經史正音切韻指南》(簡稱《指南》),是元朝人編的,裡頭圖表邊上,常標記著「通」、「廣」、「侷」、「狹」其中之一,我就是在讀到這四字的意義時,眼皮不小心掉了下來。



通、廣=表格中第三橫列的字太多,借放在第四橫列。

侷、狹=無上述情形。

通、侷=第四橫列本來已經有字了。

廣、狹=第四橫列本來沒有字。



後來我靈機一動,把上述想成了血液四型,AB、A、B、O。



假設第三橫列的字是A,第四橫列的字是B,那麼在第四橫列中,「通」會造成「A、B並存」,「廣」只有「A」,「侷」只有「B」,「狹」則「空空如也」,如果表格中空無字的情況叫做O,「通、廣、侷、狹」就類似「AB、A、B、O」了,總之,韻圖是拼音內容的配對,血型是血中抗原的組合,道理不遠,湊合在一起還挺有趣。至於我是怎麼推出來的,有人問我再回答,不然全打字出來,篇幅也是不小(其實是懶)。這一個小小的比對,讓《指南》的條例變得簡單好記。



讀中文古書,也可以帶點說笑,也可以帶點科學,只要有趣,只要能促使進步,有什麼不可以呢?中國文化不僅是老傳統的舊產物,既是當下,也可以是未來,如果在一些胡思亂想之下,能夠有所啟發,也許有一天能夠開創出新人耳目的境界來。至少,我希望是這樣。



2005/4/14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萬芳有一首歌,夜照亮了夜,讓我很有感覺。老實說,歌詞真正的意義何在?不太清楚,隱約是寂寞的單身女子的心境吧。還好,我有感覺的部分並不在此。



我喜歡萬芳的聲音。



腦中折疊著聽萬芳歌的記憶,從皮質中擠出〈不換〉、〈從前〉、〈孩子氣〉……和我的關係。當我在某時愛上某歌,有什麼前因後果?有什麼收穫?前幾天報紙娛樂版選出年度專輯,各大媒體注意的是SHE以超高銷售量落榜,以及王力宏嚴謹優質創作力度下的詞意過淺,而我想的是,當許多都會女性以某些溫和而抒寫心情的歌曲得到安慰的時候,那些歌曲卻從來沒有得到一定的關注,例如萬芳,例如雷光夏,例如某些你心目中的天使歌者。



萬芳的聲音一直擁有聚集我渙散心情的能力,就像史提夫‧范的吉他喚醒許多人沉睡的靈魂。



再孤單寂寞而黑暗的夜晚,夜本身也能夠照亮夜,如果自己能夠為自己找到出路的話,如果懷才不遇的歌者能夠為自己的夢想而唱的話……。



如果夜照亮了夜,我也能在黑暗中,踏實而行。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