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四首〉

(1)之一(下平麻)

窮邊四十里,野戶兩三家。山腹過雲影,波光戰日華。

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

汲泉尋澗曲,樵路入雲斜。隨分坡田罷,還簪野草花。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2)之二(下平先)

因尋射鵰壘,偶到殺狐川。鹵地牛羊瘦,邊沙草木羶。

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廢城餘井臼,古戍斷烽烟。自說無征戰,經今六十年。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之三(下平歌)

薄宦邊城裏,經年無客過。一川平地少,四面亂山多。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野色連秋塞,邊聲入暮河。舊貂寒更薄,飄寄欲如何。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4)之四(上平元)

樹靄連山郭,林烟接塞垣。斷崖懸屋勢,漲水沒沙痕。

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烽火雲間戍,牛羊嶺外村。太平閑檄手,文字付清罇。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5)〈寒夜〉(上平支)

嵗晏寒無那,夜深清欲飢。竹風驚夢斷,雪意聽窗知。

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稍稍鵲翻樹,蕭蕭人語籬。虛明滿吾室,何許月來時。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6)〈三山渡口〉(上平齊)

春水三山渡,斜陽八字堤。河淤樹身短,沙截草痕齊。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地納黃流大,天啣浚澤低。故人不我見,愁思使人迷。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7)〈西陵〉(下平庚)

藹藹西陵樹,蕭條歌吹聲。客愁連斷雁,地古更荒城。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山色嬌新雨,河流怒不平。浮雲臺上起,不盡古今情。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8)〈正覺院〉(下平蕭)

西日轉廊腰,疎鐘送泬寥。壞墻緣苦竹,破屋上淩霄。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白髮知僧臘,青燈更客宵。葉聲風外盡,窗雨續蕭蕭。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9)〈開元寺〉(上平冬)

嵗久開元寺,槐花落石龍。僧瓶深碧甃,蝸壁篆金容。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窗影年年塔,禽棲夜夜鐘。平生睡秋雨,竹閣味偏濃。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10)〈散策〉(上平文)

解鞍成小憩,散策遂幽欣。偶拂水邊石,坐看嵓上雲。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桑麻深畏景,水竹淡斜曛。興寄方自得,清涼誰與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11)〈梁園中秋〉(上平元)

今夜梁園月,相逢酒一尊。他時千里共,此會幾人存。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老我追隨盡,憐渠笑語溫。不眠瞻玉兔,終夕露荷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梅和尚節使挽詞二首〉

(12)之一(上平刪)

鏖戰群奔外,申威一呼間。功名歸死事,義勇鄙生還。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矢向胡天盡,弓猶漢月彎。君王思戰苦,起塜象天山。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13)之二(下平尤)

走卒知虎將,兒童說義州。甘心輕白羽,苦戰脫兜鍪。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援絕揮戈地,創餘振臂秋。英魂知不泯,結草抗邦仇。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溫妃挽詞二首〉

(14)之一(上平灰)

白日森容衛,青春忽夜臺。鼎湖龍已去,禖館燕空迴。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仙駕隨天遠,粧奩惻聖哀。祗應彤史上,遺美不塵埃。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15)之二(上平虞)

容衛三春肅,如何一旦殊。妃星淪紫極,帝子沒蒼梧。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卜地陪長樂,升天後鼎湖。皇情何以慰,彤管載嬪虞。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16)〈和西溪思歸〉(下平陽)

好在西溪隱,人今白玉堂。興來看畫本,夢去拂詩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舊竹多年合,新松幾許長。從渠黃石老,獨占白雲鄉。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17)〈獄中〉(下平尤)

處順初無累,安時故不憂。敢遺身後慮,甘向死前休。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有姊如工部,無兒似鄧攸。悠悠天地意,還許望松楸。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18)〈徙倚〉(上平支)

徙倚秋原上,長吟動所思。草荒天馬瘦,日落野鷹飢。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多病親朋改,中年齒髮衰。功名付公等,才力況明時。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寒食遙奠西山寺二首〉

(19)之一(上平魚)

榆中無草色,春水稍漸車。野祭一盂飯,鄉愁千里餘。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年年寒食客,日日故園疎。莫訝交親絕,嵇康懶寄書。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20)之二(上平魚)

年來百事廢,漸與世情疎。案上一杯酒,床頭幾冊書。

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

春風疑混沌,水月似空虛。頃刻翻晴晦,吾心淡久如。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21)〈赴寧化宿王道〉(上平寒)

山屋如雞柵,才容卸馬鞍。風吹四山雪,月照一川寒。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不敢侵星起,惟愁上嶺難。中宵問前路,安枕若為安。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來不把作業帶回家的我

偶爾還是破例

於是當我跟弟弟妹妹八八媽媽說我要用功的時候

全都當沒事繼續看電視佔用電腦談天說地

剛做好的發糕堆了滿桌我的書只好屈居椅子上

有人還偷喝了我的咖啡我的熱騰騰香噴噴星巴克啊

最後我還是等到了夜深人靜連阿嚕都在打呼的時候

才能好好的坐在餐桌旁

聽著隨機播放的歌曲

寫著天亮以後將截止的期末報告



詩情畫意

不適用我這幾天的生活

它只出現在那永無止盡的參考資料裡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論論述之類別與書單

 (一)台灣歷史與文化(二)史學理論(三)文學理論(四)現代與後現代

 (五)後殖民(六)性別(七)馬克思主義(八)文化研究



*作品之類別與書單

 (一)古典文學(二)日據時代文學(三)戰後小說(四)戰後散文

 (五)戰後現代詩(六)原住民文學(七)性別議題文學(八)母語文學

--

(一)台灣歷史與文化

1、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台北:遠流出版社,1998。

2、莊永明,《臺灣百人傳》台北:時報,2001。

3、曹永和,《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

4、伊藤潔著、江萬哲譯,《台灣:四百年的歷史與展望》台北:新遠東,1994。

5、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播種者,2000。

6、施淑青、蔡秀女編《世紀女性.台灣第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

7、彭懷恩《台灣政治變遷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7。

8、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上)(下)》,台北:玉山社,1999。

9、賴澤涵等《「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台北:時報出版,1994。

10、若林正丈《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





(二)史學理論

1、《歷史學與社會理論》,彼得 伯克著,江政寬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

2、《西方歷史學 名著提要上》,陳啟能主編,昭明出版社,2002。

3、《西方歷史學 名著提要下》,陳啟能主編、昭明出版社,2002。

4、《後現代歷史學》,詹京斯著,江政寬譯,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

5、《共有的習慣》,E.P.湯普森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6、《歷史研究導論》,麥克 史丹福著,劉世安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

7、《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張京媛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8、《法國史學革命:年鑑學派1929─1989》,彼得 伯克著,

台北:麥田出版社。

9、《解釋過去/了解現在:歷史社會學》,S.Kendrick著,台北:麥田出版社。

10、《他者的歷史──社會人類學與歷史製作》,Kisrten Hastrup著、

台北:麥田出版社。





(三)文學理論

1、《當代西方文藝理論》,朱立元主編,中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2、《文學批評術語》,Frank Centricchia等編,張京媛等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5。

3、《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拉曼‧賽爾登編,劉象愚等譯,北京:北京

大學出版社,2000。

4、《文學理論導讀》,Terry Eagleton著,吳新發譯,台北:書林書版社,2002。

5、袁鶴翔編譯,《二十世紀文學理論》,台北:書林出版社,1991。

6、趙毅衡編選,《「新批評」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

7、陸揚主編,《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 第二卷》(一、精神分析美學;四、符號論

美學;六、存在主義美學;九、語義學美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8、陸揚主編,《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 第三卷》(二、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與解構

主義;三、解釋學、接受美學與閱讀理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9、戴爾‧赫爾曼,《新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10、《巴赫金文論選》,巴赫金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四)現代與後現代

1、《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詹明信,台北:時報,1998。

2、《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詹明信,台北:合志文化(當代雜誌),1989。

3、《後現代性》,Barry Smart著,李衣雲等譯,台北:巨流出版社,1997。

4、《後現代性的起源》,Perry Anderson著,王晶譯,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9。

5、《後現代文化導論》,Steven Connor著,唐維敏譯,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9。

6、《流動的現代性》,Zygmunt Bauman著,歐陽景根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

7、《後現代性的哲學話語--從福柯到賽義德》,汪民安等編,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8、《後現代的轉向》,伊哈布‧哈山著,劉象愚譯,台北:時報出版社,1996。

9、《重寫現代性:當代西方學術話語》,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10、《後現代理論--批判性的質疑》,道格拉斯‧凱爾納、斯蒂文‧貝斯特,中國,中

央編譯出版社,1999。(此書另一譯本為,朱元鴻等譯,台北:巨流出版社,1996。)



參考閱讀:

《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邁克‧費瑟斯通著,劉精明譯,中國:譯林出版社,2002。

《從現象學到後現代》,蔡錚雲著,台北:三民書局。

《另類哲學:現代社會的後現代文化》,蔡錚雲著,台北:台灣書店,2000。

《假設性後現代主義的虛實》,陳英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後現代文化--技術發展的社會文化後果》,彼得‧科斯洛夫斯基,中國中央編譯社。

《後現代轉向》,道格拉斯‧凱爾納、斯蒂文‧貝斯特,中國:南京出版社,2002

《後現代轉向 社會理論的新視角》,史蒂文‧賽德曼編,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

《知識份子與現代性的危機》,中國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五)後殖民理論

1、《殖民與後殖民文學》,艾勒克‧博埃默,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2、《後殖民主義文化理論》,羅剛等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後殖民理論與文化批評》,張京媛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解殖與民族主義》,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

5、《東方主義》,薩伊德,台北:立緒。

6、《文化與帝國主義》,薩伊德,台北:立緒。

7、《後革命氛圍》,德里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殖民者的世界模式,J.M. 布勞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9、《帝國主義與依附》,特奧托尼奧‧多斯桑托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0、《想像的共同體》,安德森,台北:時報。



參考閱讀:

《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張京媛編,台北:麥田出版社,1995。

《帝國主義與文學生產》,李有成主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所,1997。





(六)性別論述

1、《女性主義思潮》,羅斯瑪莉,時報出版社。

2、《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駱駝出版社。

3、《女性主義經典》,顧燕翎編,文秀。

4、《社會性別研究選譯》,王政、柳芳琴主編,中國,三聯書店。

5、《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張京媛編(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6、《性別詩學》,葉舒憲編,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7、《第二性》,西蒙‧波娃,台北:貓頭鷹,1999。

8、《性的政治》,凱特‧米利特,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虛構的權威》,蘇珊‧S.蘭瑟,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10、《酷兒理論--西方九0年代性思潮》,葛兒‧羅賓等著,北京:時事出版社,

2000年2月。





(七)馬克斯主義

1、《馬克斯恩格斯選集》(〈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德意志意識形態〉)

2、《二十世紀哲學經典文本 西方馬克斯主義卷》,中國,復旦大學出版社。

3、《圖繪意識形態》,方杰譯,中國,南京大學出版社。

4、《西方馬克斯主義美學文選》(中國漓江出版社)

5、《知識份子:美學、政治與學術》,羅賓斯編(中國江蘇人民出版社)

6、《馬克斯主義--後冷戰的思考》 詹明信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7、《快感:文化與政治,詹明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歷史中的政治、哲學、愛欲》,伊格爾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知識份子的未來和新階級的興起》,愛爾文‧古那德,中國,江蘇人民出版社。

10、《文化霸權》,R .Bocock,田心喻譯,遠流。





(八)文化研究

1、《文化(Culture)》,Jenks, Chris著、俞智敏、陳光達、王淑燕譯(1993/1998),

台北:巨流。

2、《英國文化研究導讀》,Turner Graeme,唐維敏譯,台北︰亞太圖書,1998。

3、《文化研究讀本》,羅剛、劉象愚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9月。

4、《文化與社會》,吳潛誠主編,立緒。

5、《理解大眾文化》,約翰‧費克斯,北京:中央編譯社,2001年3月。

6、《文化、社會與媒體》,陳光興等譯,臺北:遠流,1992

7、《大眾文化研究》,陸揚、王毅編,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年7月。

8、《文化資本與社會練金術:布爾迪厄訪談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9、《現代主義的政治》,雷蒙‧威廉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8月。

10、《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米歇爾‧福柯著,劉北成譯,桂冠,1998年4月。



參考閱讀:

王逢振主編,《搖滾與文化》,中國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1月。

王逢振主編,《俗文化透視》,中國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1月。

安德魯‧古德溫 加里‧惠爾內編,《電視的真相》,魏禮慶、王麗麗譯,中國北京,

中央編譯社,2001年1月。

約翰‧費克斯,《解讀大眾文化》,中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多米尼克‧斯特里納蒂,《通俗文化理論導論》,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3月。

布爾迪厄,《布爾迪厄論電視》,蔡筱穎譯,麥田出版,2000年六月。

王逢振主編,《俗文化透視》,中國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1月。

王逢振主編,《文化研究》第二輯,中國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4月。

王逢振主編,《文化研究》第一輯,中國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6月。



==



(一)古典文學

1.連 橫《台灣詩乘》,台灣文獻叢刊第六十四種

2.諸 家《台灣詩鈔》,台灣文獻叢刊第二八○種

3.楊 英《從征實錄》,台灣文獻叢刊第三十二種

4.郁永河《裨海紀遊》,台灣文獻叢刊第四十四種

5.黃叔璥《台海使槎錄》,台灣文獻叢刊第四種

6.丁曰健《治台必告錄》,台灣文獻叢刊第十七種

7.《台灣雜詠》(王凱泰、馬清樞、何澂,附劉家謀《海音詩》),

台灣文獻叢刊第二十八種

8.《台灣遊記》(包括池志徵、吳德功、施景琛、張遵旭四人之作),

台灣文獻叢刊第八十九種

9.王 松《台陽詩話》,台灣文獻叢刊第三十四種

10.洪棄生《瀛海偕亡記》(附:《寄鶴齋詩選》),台灣文獻叢刊第五十九種

11.王石鵬《台灣三字經》,台灣文獻叢刊第一六二種

12.傅錫祺《櫟社沿革志略》(附:櫟社第一集),台灣文獻叢刊第一七○種

13.黃臥松編《崇文社文集》,嘉義:蘭記書局,1927

14.連 橫編《台灣詩薈》(上)(下),台灣省文獻會

15.楊笑儂編《應社詩薈》,彰化:應社





(二)日據時代文學

1、恒豪主編《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台北:前衛,1991年2月。

2、張恒豪主編《龍瑛宗集》,台北:前衛,1991年2月。

3、林至潔編譯《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聯合文學,1995年7月。

4、施懿琳主編《楊守愚作品集:小說、民間文學、戲劇、隨筆》、《

楊守愚作品選集:詩歌之部》,彰縣:彰縣文化,1995、1996年。

5、石濤、陳千武譯《西川滿小說集》(一、二),高雄:春暉,1997年2月。

6、《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台北:前衛出版、1991年2月。

7、陳逸雄編《陳虛谷作品集》,彰化:彰縣文化,1997年。

8、林瑞明主編《賴和全集》,台北:前衛,2000年6月。

9、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小說卷(卷四~八),台南:文資中心,2000年12月。

10、楊熾昌著,《水蔭萍作品集》,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5年。

11、庄司總一作,黃玉燕譯《嫁台灣郎的日本女子》(原題《陳夫人》)台北:

九歌,2002年5月。

12、佐藤春夫作,邱若山譯《殖民地之旅》,台北:前衛,2002年9月。

13、葉笛、張良澤編《吳新榮選集》(一、二、三)』,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7。

14、中島利郎、周振英編譯《周金波集》,台北:前衛,2002年10月。

15、陳萬益主編《張文環全集》小說卷(卷一~五),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年。





(三)戰後小說

1、鄭清文,李喬主編《台灣當代小說精選》(四冊),台北:新地

2、王德威編,《典律的生成:「年度小說選」三十年精編》(兩冊),台北:爾雅

3、《鍾理和全集》(小說卷),高雄:春暉出版社

4、鍾肇政,《怒濤》,台北:前衛

5、葉石濤,《西拉雅族的末裔》,台北:前衛

6、李喬,《寒夜三部曲》,台北:遠景

7、白先勇,《台北人》,台北:爾雅

8、王文興,《家變》,台北:洪範

9、黃春明,《黃春明作品集》(四冊),台北:皇冠

10、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台北:洪範

11、陳映真,《陳映真小說集》(6本),台北:洪範

12、宋澤萊,《打牛湳村系列》、《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台北:前衛

13、黃凡,《黃凡小說精選集》,台北:聯合文學

14、李永平,《吉陵春秋》,台北:洪範

15、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古都》,台北:麥田

16、駱以軍,《月球姓氏》,台北:聯合文學





(四)戰後散文

1、《台灣當代散文精選》(兩冊),許達然主編,台北:新地出版社,1989

2、臺靜農,《龍坡雜文》,台北:洪範,1988

3、許達然,《水邊》(台北:洪範,1984);《素描許達然:許達然散文集》

(台北:新新聞,2001)

4、林文月,《擬古》(台北:洪範,1993);《飲膳札記》(台北:洪範,1999);

《林文月精選輯》(台北:九歌,2002)

5、楊牧,《搜索者》(台北:洪範,1982),《奇萊前書》(台北:洪範,2003)

6、陳冠學,《田園之秋》(台北:前衛,1994)

7、洪素麗,《浮草》(台北:洪範,1983);《尋找一隻鳥的名字》

(台中:晨星,1994)

8、張拓蕪,《代馬輸卒手記》系列(台北:爾雅)

9、王鼎鈞,《左心房漩渦》(台北:爾雅,1988)

10、劉克襄,《隨鳥走天涯》(台北:洪範);《劉克襄精選輯》(台北:九歌,2003)

11、陳列,《地上歲月》(台北:聯合文學);《永遠的山》(台北:玉山社)

12、簡媜,《夢遊書》(台北:洪範,1994);《女兒紅》(台北:洪範);

《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台北:聯合文學,2002)

13、阿盛,《散文阿盛》(台北:希代);《行過急水溪》(台北:九歌,1997)

14、王家祥,《文明荒野》(台中:晨星,1990);《四季的聲音》

(台中:晨星,1997)

15、林燿德,《迷宮零件》(台北:聯合文學,1993);《鋼鐵蝴蝶》

(台北:聯合文學,1997)





(五)戰後現代詩

1、星空無限藍 藍星詩選,羅門、張健主編,九歌出版社。

2、創世紀詩選

3、笠詩社詩選

4、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 書林

5、紅得發紫 台灣現代女性詩選 文秀

6、林亨泰全集(詩的部分)

7、余光中詩選 洪範

8、吳晟詩選 洪範

9、楊牧詩選 洪範

10、夏宇,備忘錄、腹語術

11、白萩,風吹才感到樹的存在、詩廣場,光復書局。

12、李敏勇,戒嚴風景,笠詩社。

13、洛夫詩選 洪範

14、李魁賢全集 文建會

15、陳黎詩選





(六)原住民文學

1、《域外夢痕》,陳英雄,台灣商務。

2、《悲情的山林》,吳錦發編,晨星。

3、《願嫁山地郎》,吳錦發編,晨星。

4、《美麗的稻穗》,莫那能,晨星。

5、《想念族人》,瓦歷斯‧尤幹,晨星。

6、《戴墨鏡的飛鼠》,瓦歷斯‧諾幹,晨星。

7、《伊能再踏查》,瓦歷斯‧諾幹,晨星。

8、《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利格拉樂‧阿烏,晨星。

9、《紅嘴巴的Vu Vu》,利格拉樂‧阿烏,晨星。

10、《黑色的翅膀》,夏曼‧藍波安,晨星出版社。

11、《冷海情深》,夏曼‧藍波安,聯合文學出版社。

12、《赤裸的山脈》,游霸士‧撓給赫,晨星。

13、《釣到雨鞋的雅美人》,夏本‧奇伯愛雅,晨星。

14、《玉山的生命精靈──布農族口傳神話故事》,霍斯陸曼‧伐伐,晨星。

15、《黥面》,霍斯陸曼‧伐伐,晨星。

16、《山豬‧飛鼠‧撒可努》,亞榮隆‧撒可努,耶魯文化。

17、《走風的人》,亞榮隆‧撒可努,思想生活屋。

18、《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1951─1972》,黃貴潮,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

19、《母親,她束腰》,歐蜜‧偉浪,晨星。





(七)性別議題文學

1、郭良蕙,《心鎖》,台北:時報,1986

2、邱貴芬編,《日據以來台灣女作家小說選讀》,台北:女書店。

3、白先勇,《孽子》,台北:允晨

4、廖輝英,《油麻菜籽》,台北:皇冠,1983

5、蕭麗紅,《桂花巷》,台北:聯經

6、聶華笭,《桑青與桃紅》,台北:時報,1997

7、袁瓊瓊,《自己的天空》,台北:洪範,1981

8、李昂,《殺夫》(台北:聯經)、《北港香爐人人插》(台北:麥田)、《迷園》

(台北:麥田)

9、蘇偉貞,《沈默之島》,台北:時報

10、邱妙津,《鱷魚手記》(台北:時報)、《蒙馬特遺書》(台北:聯合文學)

11、朱天文,《荒人手記》,台北:時報出版社

12、董啟章,《安卓珍妮》,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13、平路,《行路天涯》(台北:聯合文學)、《百齡箴》(台北:聯合文學)

14、陳雪,《惡女書》,台北:皇冠,1995

15、顏艾琳,《抽象的地圖》(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骨皮肉》(台北:時報)。





(八)母語文學

#詩

1、林宗源,《林宗源台語詩選》(2002,台南:金安)

2、向 陽,《向陽台語詩選》(2002,台南:金安)

3、黃勁連,《黃勁連台語文學選》(2001,台南:金安)

4、林央敏,《林央敏台語文學選》(2001,台南:金安)

5、李勤岸,《李勤岸台語詩選》(2001,台南:金安)

6、鄭良偉編,《台語詩六家選》(1990,前衛)

7、龔萬灶、黃恆秋 編,《客家台語詩選》

(1995,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客家台灣出版社再版)



#小說

8、賴仁聲,《可愛的仇》(1992,自立晚報社文化部)

9、陳 雷,《陳雷台語文學選》(2001,台南:金安)

10、陳明仁,《A-chhun》(1998,台北:台笠)(chhun,音如「春」,陽平聲)



#散文

11、胡民祥,《胡民祥台語文學選》(1995,台南:南縣文化中心)

12、洪錦田,《鹿港仙講古》(1995,台北:台語文摘)



#戲劇

13、陳 雷:《陳雷台灣話戲劇選集》(台中:台中市教育文教基金會,1996)。



#傳統說唱、歌謠

14、《台灣演義》含〈台灣民主國〉、〈辛酋一歌詩〉、〈西仔反〉,三部歌仔冊

(1997,台北:樟樹)

15、李獻璋編,《台灣民間文學集》(1970,台北:文充出版社)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滏水集.卷六》



43、和政老九日韻

數日閑齋臥,體中殊不佳。那知是重九,但喜見黃花。

矯首懷天末,攜壺傍水涯。琳宮題壁處,醉墨字欹斜。



44、贈茅先生

二室神仙宅,三茅道士家。野人遺竹箒,弟子掃松花。

有道能擒虎,無心任踐蛇。天平有陳迹,吾欲老烟霞。



45、大雪二首

之一

大雪無朝暮,衰年見未曾。園林春浩蕩,川岳氣憑陵。

雲慘天應漏,陽微井欲冰。欲尋安道舍,何處一龕燈。

之二

大雪欲平簷,黃昏氣轉嚴。天邊迷草樹,雲外失烏蟾。

天意平高下,人情有愛嫌。抱貪酬桂玉,樓上醉厭厭。



46、雪霽

黃雲霽雪威,寒日淡暉暉。雨砌晴先滴,風簷落更飛。

侵淩池面瘦,擁腫樹身肥。長憶廬陵老,憂時詠鐵衣。



47、十月菊得深字

地偏開較輓,風勁可能禁。雨漬金英淺,寒添紫暈深。

抱叢無晚蝶,窺蕊有貞禽。留待飄雲後,梅花約重尋。



48、白雁

波靜影逾白,霜清鳴更哀。乾坤雙鬢老,風雪一聲來。

林逈隱猶見,天長去復迴。物情嫌太潔,莫使羽毛摧。



49、雪

朔雲連鄭圃,飛雪滿梁園。猛勢池心滅,清聲竹外繁。

飢鴉寒啄樹,敗屨踵臨門。何以娛佳客,開軒對一尊。



50、野菊

離離嵓下菊,無主混蓬茅。路斷秋光隔,山明水影交。

荒叢鳴蟋蟀,寒葉掛蠨蛸。擬訪陶廬飲,柴扉何處敲。



51、岳觀

步屧方壇上,行吟避草芽。簾聲風拂燕,池影柳蹲鴉。

天入濛濛雨,春歸淡淡花。遊春心未老,墻外度香車。



52、秋雨

天邊認遙電,雲際尚殘陽。雨腳夜深白,濤頭曉霽黃。

沙邊明雁影,林下見山光。擬盡登高興,秋懷祇自傷。



53、手掐樺皮彈琴圖

何人聊幻巧,袖裏出毫端。道眼無二見,齊心廢六官。

煩君無耳聽,寓我非指彈。攦卻伯牙手,秋風萬籟寒。



54、早出新安

夜宿新安驛,平明雪塞磎。馬頭迷舊路,虎跡印新泥。

冰凍寒流狹,天啣遠路低。人稀山店遠,茅屋只聞雞。



55、明惠皇后挽歌四十首

之一

皇明齊月象,厚德配坤元。惻怛憂民意,勤勞毓聖恩。

國風悲卷耳,星緯暗軒轅。喪妣人心痛,哀號望寢園。

之二

威儀文物備,祖載出菆塗。薄葬追三代,嚴禋致九虞。

仁恩遣鳳詔,功德載龜趺。左右重興業,詩書讚永圖。

之三

太極齊元始,三光並照臨。勤勞憂國念,惻怛愛民心。

玄鳥歌殷母,思齊詠太任。兩朝難儷美,萬古播徽音。

之四

階蓂凋葉盡,宮漏滴聲殘。玉几俄遺訓,龍樓罷問安。

雲容愁慘戚,風色慟悲酸。萬古餘功德,煌煌玉冊寒。

之五

疇昔占蟲夢,今來嘆鳳飛。漢宮遺內則,文母謝芳徽。

永臥重泉夜,空餘大練衣。魏郊寧久駐,會看德陵歸。

之六

阿母瑤池去,應歸海上峰。寶奩空有象,練幄靜無蹤。

孝享嚴三廟,輿儀備九龍。獻陵今密邇,揮捩洒楸松。

之七

聖德高千古,慈闈十萬春。地維傷絕紀,月彩忽韜輪。

應物歸先識,憂民感至仁。神儀雖已閟,遺範不埃塵。

之八

膺符稱太母,衍慶廣金源。衣練蠲重彩,躬蠶屈至尊。

賜冰防病暍,恤獄恐民冤。孝意遵遺訓,詞臣嘆永言。

之九

葛覃歌節用,卷耳頌求賢。遽厭人間世,還為物外仙。

會觀歌薤露,無復夢捫天。玉座虛長樂,依然夜月懸。

之十

謙抑傳家法,寬仁沃帝聰。禮崇光教塔,時奉孝嚴宮。

皂隸恩皆及,嬪妃愛悉同。繞階花泣露,應是怨西風。

十一

慶源鍾馬鄧,何止活千人。陰化行中壺,私權抑外親。

鳳輿歸厚夜,蠶館閉長春。蕭寺諸嬪御,能忘賜饍頻。

十二

方享東朝奉,俄成甲子還。玉梳音窅窅,彤管事班班。

陵寢音容閟,蓬萊日月閒。丁憂遺詔在,恩澤滿人間。

十三

式屬多難際,方承長樂歡。霜飛金殿冷,月沒桂宮寒。

雨泣愁雲慘,風悲薤露殘。南山為樂石,遺美豈能刊。

十四

一紀坤儀正,千齡母範彰。徽音齊太姒,厚德配娥皇。

衣練昭純儉,因山戒厚藏。傷心彤史上,千古播遺芳。

十五

緱氏傳仙裔,燕山啟夢符。化人先正己,祈福為民敷。

疾殆申遣命,憂深示永圖。傷心虞帝事,烟雨暗蒼梧。

十六

奔走來群辟,哀摧動百靈。妖氛湮壁月,霄漢殞軒星。

玉几貽周訓,粧奩泣漢庭。近畿遵薄葬,神意想來寧。

十七

身尊恆率禮,名正更持謙。椒掖坤儀正,天庭母訓嚴。

鴻名登玉簡,遺像入霜縑。異日朝陵處,應須啟鏡奩。

十八

寬和能待物,凝密勸行仁。道德持三寶,恩私逮四民。

兩朝隆漢禮,十亂冠周臣。一旦仙遊去,空餘四海春。

十九

心知為善樂,敬傅又尊師。國化濯衣儉,民歌賜藥慈。

誦經虛玉案,奉佛冷金彝。遺旨無窮恨,風吹徧九疑。

二十

六綍辭秋殿,玄堂啟夜扉。一朝藏壽器,千載閟容衣。

縣象軒星掩,哀歌薤露稀。松楸交隧道,會有五雲飛。

二十一

保阿成訓在,閫閾令儀昭。儉德高千古,仁聲溢兩朝。

事隨流水逝,愁逐冷雲飄。仙馭知何適,憑誰問泬寥。

二十二

陰化毗乾造,熙朝賴母臨。功勳新女史,德澤浹人心。

偃月豐容閟,軒星瑞彩沉。笳聲哀不盡,陵柏自森森。

二十三

元勳施社稷,茂德庇人民。色養嗟中阻,靈遊忽上賓。

侍臣歌薤露,神物護龍輴。祔廟推尊諡,千齡寶冊新。

二十四

太姒敦周化,塗山啟夏家。尊名天比峻,淑德日增華。

孝享心何切,仙遊望愈賒。空餘遺令在,攀慕極幽遐。

二十五

天禍纏興慶,幽堂掩后幃。徽音知有嗣,孝養痛長違。

夜月空椒屋,秋風冷玉衣,遙瞻陵寢上,慘淡暮雲飛。

二十六

風急搖寒樹,虹蜚薄太陰。雲隨仙馭遠,塵入綺簾深。

索莫長秋外,蕭條湘水潯。聖情時悵望,流淚滿宸襟。

二十七

吉夢捫天後,明禋配地時。嬪虞彰淑慎,生武極恩慈。

無復金輿返,空瞻畫翣馳。蕭蕭松柏路,長夜閟神儀。

二十八

玉音昭懿行,彤管列閎休。今日歸陵寢,何年返玉樓。

聖心方盡孝,鸞馭竟難留。陵樹西風裏,千秋萬古愁。

二十九

群生資茂育,至德果難名。憑几言猶在,因山事已成。

西風飜畫翣,落日送銘旌。羽衛歸來晚,蕭蕭萬馬鳴。

三十

音容歸壽器,管御玉衣閑。聖孝空如慕,慈顏痛莫攀。

雲愁縈汴水,霧慘鎖夷山。悵望白楊路,翟車竟不還。

三十一

孫謀貽嗣聖,內教輔先朝。孝敬全終始,勤勞繼夙宵。

民災憂水沴,邊患慮天驕。大漸惟幾際,猶思儉德昭。

三十二

一紀成功著,乘鸞上九天。物生思德載,聖慮想恩憐。

儉素言猶在,寬慈事有傳。禁闈斜日晚,空裊寶爐烟。

三十三

飄颻成遠駕,寂靜掩玄堂。蕩蕩神功著,巍巍聖業彰。

周任揚溢美,漢鄧藹餘芳。末命丁寧意,憂民不暫忘。

三十四

褒讚存公議,無慚六后名。粧奩空有迹,佩玉寂無聲。

祭享升清廟,哀號動聖情。神靈陰有力,保佑再昇平。

三十五

蘋藻親三奠,褘褕備六衣。坤元方載物,軒宿遽淪暉。

廟貌嚴新祔,神遊邈不歸。白雲無處所,長傍德陵飛。

三十六

馮相方觀祲,巫陽忽告災。千秋臨寶殿,一夕閟泉臺。

纚紼悲長往,靈輴挽不回。昊天思罔極,長使聖情哀。

三十七

仙源周太子,華裔漢徵君。生聖休祥著,憂民儉德勤。

姜嫄忻懿範,光烈恧鴻勳。輔就中興業,飄然返白雲。

三十八

蜃輅陳彝憲,龜人獻吉占。郊衢笳鼓咽,羽衛禁兵嚴。

雲氣迎鸞馭,秋塵醫寶奩。祝官揚至德,簡冊發幽潛。

三十九

月殿封鸞鑑,風幃臥佩環。百神來肅衛,萬騎盡虛還。

雨泣銘旌溼,風淒繐幄閑。仙遊無覓處,追慕慘宸顏。

四十

月暈驚虧薄,川流駭沸騰。憂勤終爽豫,報施似無憑。

長夜扃銀海,愁雲慘玉繩。聖心哀念切,素幄每晨興。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滏水集.卷六》



1、塞上四首

之一

窮邊四十里,野戶兩三家。山腹過雲影,波光戰日華。

汲泉尋澗曲,樵路入雲斜。隨分坡田罷,還簪野草花。

之二

因尋射鵰壘,偶到殺狐川。鹵地牛羊瘦,邊沙草木羶。

廢城餘井臼,古戍斷烽烟。自說無征戰,經今六十年。

之三

薄宦邊城裏,經年無客過。一川平地少,四面亂山多。

野色連秋塞,邊聲入暮河。舊貂寒更薄,飄寄欲如何。

之四

樹靄連山郭,林烟接塞垣。斷崖懸屋勢,漲水沒沙痕。

烽火雲間戍,牛羊嶺外村。太平閑檄手,文字付清罇。



2、寒夜

嵗晏寒無那,夜深清欲飢。竹風驚夢斷,雪意聽窗知。

稍稍鵲翻樹,蕭蕭人語籬。虛明滿吾室,何許月來時。



3、三山渡口

春水三山渡,斜陽八字堤。河淤樹身短,沙截草痕齊。

地納黃流大,天啣浚澤低。故人不我見,愁思使人迷。



4、西陵

藹藹西陵樹,蕭條歌吹聲。客愁連斷雁,地古更荒城。

山色嬌新雨,河流怒不平。浮雲臺上起,不盡古今情。



5、正覺院

西日轉廊腰,疎鐘送泬寥。壞墻緣苦竹,破屋上淩霄。

白髮知僧臘,青燈更客宵。葉聲風外盡,窗雨續蕭蕭。



6、開元寺

嵗久開元寺,槐花落石龍。僧瓶深碧甃,蝸壁篆金容。

窗影年年塔,禽棲夜夜鐘。平生睡秋雨,竹閣味偏濃。



7、散策

解鞍成小憩,散策遂幽欣。偶拂水邊石,坐看嵓上雲。

桑麻深畏景,水竹淡斜曛。興寄方自得,清涼誰與分。



8、梁園中秋

今夜梁園月,相逢酒一尊。他時千里共,此會幾人存。

老我追隨盡,憐渠笑語溫。不眠瞻玉兔,終夕露荷翻。



9、梅和尚節使挽詞二首

之一

鏖戰群奔外,申威一呼間。功名歸死事,義勇鄙生還。

矢向胡天盡,弓猶漢月彎。君王思戰苦,起塜象天山。

之二

走卒知虎將,兒童說義州。甘心輕白羽,苦戰脫兜鍪。

援絕揮戈地,創餘振臂秋。英魂知不泯,結草抗邦仇。



10、溫妃挽詞二首

之一

白日森容衛,青春忽夜臺。鼎湖龍已去,禖館燕空迴。

仙駕隨天遠,粧奩惻聖哀。祗應彤史上,遺美不塵埃。

之二

容衛三春肅,如何一旦殊。妃星淪紫極,帝子沒蒼梧。

卜地陪長樂,升天後鼎湖。皇情何以慰,彤管載嬪虞。



11、和西溪思歸

好在西溪隱,人今白玉堂。興來看畫本,夢去拂詩墻。

舊竹多年合,新松幾許長。從渠黃石老,獨占白雲鄉。



12、獄中

處順初無累,安時故不憂。敢遺身後慮,甘向死前休。

有姊如工部,無兒似鄧攸。悠悠天地意,還許望松楸。



13、徙倚

徙倚秋原上,長吟動所思。草荒天馬瘦,日落野鷹飢。

多病親朋改,中年齒髮衰。功名付公等,才力況明時。



14、寒食遙奠西山寺二首

之一

榆中無草色,春水稍漸車。野祭一盂飯,鄉愁千里餘。

年年寒食客,日日故園疎。莫訝交親絕,嵇康懶寄書。

之二

年來百事廢,漸與世情疎。案上一杯酒,床頭幾冊書。

春風疑混沌,水月似空虛。頃刻翻晴晦,吾心淡久如。



15、赴寧化宿王道

山屋如雞柵,才容卸馬鞍。風吹四山雪,月照一川寒。

不敢侵星起,惟愁上嶺難。中宵問前路,安枕若為安。



16、觀音院

棟宇懸崖上,風烟勝槩中。寒通沙渚月,清帶雪山風。

茗水垂瓶得,棊燈鑿牖通。仍聞馬頭寺,別業亂山叢。



17、北垞

驅馬北垞上,山光淡復深。夕嵐無遠近,返照有晴陰。

泉落莓苔石,風吹松櫟林。悠然成獨酌,啼鳥是知音。



18、蘆芽山

荷葉平初盡,蘆芽勢漸分。朝來知宿雨,谷底見歸雲。

日上松猶滴,風來草自薰。臨溪歸路險,萬筏下河汾。



19、荷葉平

平生慣山水,見之如等閑。朅來驚老眼,何處無名山。

崷崒千峰外,蒼茫一雨間。山神應解事,為我洗孱顏。



20、管州道中

龜手酸風裏,寒多酒不勝。馬蹄荒店雪,人迹斷橋冰。

瘦骨成山字,霜髯作戟稜。綠窗三丈日,政爾夢騰騰。



21、代郡張氏瑞柏堂

欝欝何年植,盤盤兀老蒼。文章深篆籀,忠義抱風霜。

子舍占烏鵲,孫枝託鳳皇。主人廊廟具,會見拂雲長。



22、過黃崖二首

之一

患難驚身在,龍鍾感嵗新。山川愁倦鳥,嵗月老行人。

落日黃崖古,東風白霫春。傷心潢水北,無乃久風塵。

之二

落日逢人恐,深秋動旅懷。乳鷹家碧嶂,飢虎吼黃崖。

此道將何適,吾生尚未諧。傷心墟落裏,犬舐有殘骸。



23、桃花島回寄王伯宜

冰破村橋擁,春寒旅雁低。遠山封霧小,高浪與雲齊。

島寺明松雪,潮船濺藕泥。詩情吟不盡,寄與畫中題。



24、咸平道中

道壞緣岡遠,村流自作塘。夕陽開野色,秋水納山光。

雨住林逾黑,鳥歸天更蒼。冥搜無好句,淡墨寫微茫。



25、慶雲道中

對岸青山隔,孤城碧浪開。綠蕪天際合,白鳥日邊回。

渡口呼舟急,沙頭立馬催。夕烟生極浦,欲上客衣來。



26、中秋金河感懷

金山今夜月,遼水一尊同。雁影不復北,馬蹄猶向東。

山川新戰血,宇宙舊飄蓬。擾擾餘生事,愁來醉眼中。



27、登巢雲樓

烽火三年戍,沙陀幾戰場。自予甘薄宦,與子各殊方。

寒木錮春色,高樓傾夕陽。如聞洗兵馬,失喜問臨潢。



28、和楊子元二首

之一

紅葉如人老,黃花與世疎。物華行婉娩,天宇逈澄虛。

山作幈風畫,雁成人字書。相逢一杯酒,秋興各何如。

之二

小雨班班落,庭槐槭槭疎。秋涵山骨冷,天入水痕虛。

多病難忘酒,窮愁強著書。深慚靈感老,時復問何如。



29、松下獨酌

行人隱微徑,古寺帶平岡。山勢依城斷,河流入野長。

樹欹枝壞道,草臥壓頹墻。獨酌無人共,松風荐一觴。



30、松山道中

松漠三百里,飄然一日中。山長雲不斷,地逈雪無窮。

遠嶺貪殘照,深林貯晚風。烟村一迴首,獨鶴下晴空。



31、曡翠巖三首

之一

枯枿似黔突,斷崖如削瓜。林深自風雨,地古更烟霞。

腳力行將盡,雲山殊未涯。試窮千里目,直北際龍沙。

之二

飛身清曠外,著眼有無間。崖斷疑無地,雲開更有山。

鳥隨天影沒,人自日邊還。歸夢扶清境,詩情不得閑。

之三

帳殿臨清嶂,蒼崖襞翠烟。孤根盤厚地,秀色入蒼天。

井有四時雪,岩垂萬古泉。皇情非睱豫,問俗到山川。



32、陪李舜咨登憫忠寺閣

日月纏雙栱,風烟納寸眸。雲山浮近甸,宇宙有高樓。

鳥外餘殘照,天邊更去舟。登臨有如此,况接李膺遊。



33、宿崔家庄

野次寒山外,人家霽雨中。飢鷹蹲落照,危葉顫西風。

墻缺青山補,橋欹白水通。豐年聞好語,倚杖問簑翁。



34、過滹水

夕陽山豁處,平照大河流。漠漠雲間樹,悠悠天際舟。

黃塵隨匹馬,白水自雙鷗。會得閑中趣,浮生半白頭。



35、通許道中──南征

曉逐三軍發,清寒苦不禁。征驂過野店,寒犬出疎林。

宿火留行客,霜枝滑凍禽。據鞍覓閑句,愁些不成吟。



36、廬州城下

月暈曉圍城,風高夜斫營。角聲寒水動,弓勢斷鴻驚。

利鏃穿吳甲,長戈斷楚纓。迴看經戰處,慘淡暮烟生。



37、章宗挽詞

鳳紀三千嵗,龍飛二十年。竟辭徽號冊,空頌柏梁篇。

授聖金縢起,遺言玉几宣。建平何苦讖,雨泣戴仁天。



38、暮春

自嗟中嵗在,不與暮春宜。非復歡娛地,其如老大時。

百年歸覽鏡,萬事入支頤。此意無人會,陶情一賦詩。



39、汝甆酒尊

祕色創尊形,中泓貯醁醽。縮肩潛蝘蜓,蟠腹漲青寧。

巧琢晴嵐古,圓瑳碧玉熒。銀杯猶羽化,風雨慎緘扃。



40、湧雲樓雨

滿地江湖夢,連陰晦朔秋。雨中山似醉,風外浪如愁。

眼病憎黃卷,心安任白頭。明年一官滿,誰復話登樓。



41、窮愁二首

之一

仨喜三庚伏,還驚一葉涼。窮愁天色少,睡思雨聲長。

掩卷悲興替,懷人問在亡。平生庾開府,詩興未能忘。

之二

何處新秋好,飄蕭意欲仙。乍涼新雨後,欲曙未明前。

莎影蛩吟地,松梢鶴唳天。物情無好醜,適意各天然。



42、和潘師韻

暌離三十載,重此叩玄微。日月雙蓬鬢,乾坤一布衣。

月明渦水宿,秋老華峰歸。不得陪仙馭,浮生有是非。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去華語所探了方老師,

老師的暈眩病傷了聽力,

我說話時她歪著頭示意我講大聲點,

怎麼可能有多大聲,

對師長說話怎麼可以大聲吼叫!

我的教養使我在老師的辦公室裡侷促不安……

真是個狗屁的務持。

老師的病容是十年前(?)媽媽的翻版,

倉白、無助、世界搖搖欲墜……

二十四小時都有胃液噴發的衝動,

躺在床上像坐船,

嘔吐是最忙碌的事了,

一切都是因為內耳不知為何地罷了工,

只能給予休息等它穩定重回崗位,

媽媽說:「一定把我的調養方子拿給老師!」

這是我來的目的,

希望老師早日康復。



【藥方】:

- 棗肉二錢

- 懷山二錢

- 川茯苓二錢

- 細辛一錢半

- 熟地三錢半

- 肉蓯蓉三錢

- 枸杞三錢

- 川棗仁一錢半

- 遠志一錢半

- 炙甘草一錢半

- 茯神(仲?)二錢

- 川芎二錢半

 (水3碗煎1碗;渣3碗煎8分)



-----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