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年7月4日,中研院研究員參訪團為期十多天的德國行,在這一天來到海德堡大學Karl Jaspers Centre(KJC研究中心)。會議的主題是"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 Knowledge in Transcultural Perspective"(跨文化視角中的知識哲學與知識史),我恰好在海德堡遊蕩,有幸恭逢其勝。
令人訝異的是參加會議的學生極少,研討會共有十篇論文發表,中研院派五位(當中何乏筆教授還是德國人),海德堡大學派五位,所有旁聽的學生加起來應不到十人,其中還有包含我在內的三名台灣學生,可見德國學生對台灣中研院的嚮往度並不太高。
事實上這次中研院的德國各大學參訪就是為了宣傳為了推廣,會議上所發的資料也是中研院印製帶去的,內容主要介紹中研院的編制、資金來源、人文相關研究單位簡介,以及這次來德的研究員個人專業介紹。
會議中可以發現,德方教授砲聲隆隆,台方教授溫文儒雅,德方重視抽象的推理的思維建構,台方重視資料整理與基礎研究,各佔勝場,但是溝通不良。何乏筆(Heubel, Fabian)教授還很嚴正的告訴德國教授們,沒有弄清楚中國古典詞彙的基本定義就不應該貿然拿來與別的文化對比,還請他們有空應該到台灣來看看台灣人的研究成果。我個人覺得這是對台灣學術表達出一種敬意,一天下來有不少體會。
我沒有辦法記得詳細,兩個多月前全程英語發表的研討會,又沒有會議論文,對我的聽力來講是一大考驗,內容不記得了,但是感動還在,很感謝介紹我去研討會一遊的好友。
晚上我還跟老師們一起去吃飯喝啤酒,夏天的內卡河畔十點才天黑,酒足飯飽之後才剛暮色昏黃,台灣沒有的體驗。
/
令人訝異的是參加會議的學生極少,研討會共有十篇論文發表,中研院派五位(當中何乏筆教授還是德國人),海德堡大學派五位,所有旁聽的學生加起來應不到十人,其中還有包含我在內的三名台灣學生,可見德國學生對台灣中研院的嚮往度並不太高。
事實上這次中研院的德國各大學參訪就是為了宣傳為了推廣,會議上所發的資料也是中研院印製帶去的,內容主要介紹中研院的編制、資金來源、人文相關研究單位簡介,以及這次來德的研究員個人專業介紹。
會議中可以發現,德方教授砲聲隆隆,台方教授溫文儒雅,德方重視抽象的推理的思維建構,台方重視資料整理與基礎研究,各佔勝場,但是溝通不良。何乏筆(Heubel, Fabian)教授還很嚴正的告訴德國教授們,沒有弄清楚中國古典詞彙的基本定義就不應該貿然拿來與別的文化對比,還請他們有空應該到台灣來看看台灣人的研究成果。我個人覺得這是對台灣學術表達出一種敬意,一天下來有不少體會。
我沒有辦法記得詳細,兩個多月前全程英語發表的研討會,又沒有會議論文,對我的聽力來講是一大考驗,內容不記得了,但是感動還在,很感謝介紹我去研討會一遊的好友。
晚上我還跟老師們一起去吃飯喝啤酒,夏天的內卡河畔十點才天黑,酒足飯飽之後才剛暮色昏黃,台灣沒有的體驗。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