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之死──白先勇〈國葬〉中的國族符碼〉,《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12期,2012年9月。
摘 要
本文從〈國葬〉的內容出發,以小說所提及的人、事、物作引,討論故事中的國族符碼及其所反映的文化。
〈國葬〉中的輓聯本意是描寫李浩然的功績,白先勇把死亡熟練地運用為寫作材料,以小說中人物的事蹟與靈堂中的物件反映出轉進來台的老兵心態,也反映特定族群的國族意識所帶來的身世之歎。此外也表現出白先勇發出不平之鳴,為父留名的意圖。小說中形形色色的軍人形象,都是利用文化符碼將歷史與小說連結的佳筆,故事中各個反映歷史的物件,都隱隱挑動省外族群集體意識的神經。第一代省外族群擁有和本省各族群不同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小說一方面以諸多物件來表現這種國族主義,凸顯文化符碼在小說中的重要性;一方面也反映出對英雄失意、壯志未酬的嘆息之情。從國/族的角度來看,〈國葬〉都以當時歷史背景反映了文學與真實空間的流動與轉移,而這些似真似假的空間轉換,以及充塞全文的國族符碼,是一個個的隱喻,流竄在讀者的思維裡,形成特殊的美感經驗。
關鍵詞:〈國葬〉、白先勇、國族、符碼、省外族群
字數:19,000+
摘 要
本文從〈國葬〉的內容出發,以小說所提及的人、事、物作引,討論故事中的國族符碼及其所反映的文化。
〈國葬〉中的輓聯本意是描寫李浩然的功績,白先勇把死亡熟練地運用為寫作材料,以小說中人物的事蹟與靈堂中的物件反映出轉進來台的老兵心態,也反映特定族群的國族意識所帶來的身世之歎。此外也表現出白先勇發出不平之鳴,為父留名的意圖。小說中形形色色的軍人形象,都是利用文化符碼將歷史與小說連結的佳筆,故事中各個反映歷史的物件,都隱隱挑動省外族群集體意識的神經。第一代省外族群擁有和本省各族群不同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小說一方面以諸多物件來表現這種國族主義,凸顯文化符碼在小說中的重要性;一方面也反映出對英雄失意、壯志未酬的嘆息之情。從國/族的角度來看,〈國葬〉都以當時歷史背景反映了文學與真實空間的流動與轉移,而這些似真似假的空間轉換,以及充塞全文的國族符碼,是一個個的隱喻,流竄在讀者的思維裡,形成特殊的美感經驗。
關鍵詞:〈國葬〉、白先勇、國族、符碼、省外族群
字數:19,000+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