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漢語語法課後隨筆:漢語是講究「主題」的語言

2007/10/11

 

如果用英語句子的結構來看漢語(一般所謂中文),要雞蛋裡挑骨頭很容易,而且可以挑得還真不少。我們都知道一個完整的英語句子,必須有動詞,其他句子成份諸如主詞、受詞、形容詞什麼的,通通可以省略,就是動詞不行。漢語可以說「他很高。」英語卻不能有「*He very tall.」這樣的句子,所以時下常聽到的「他很msn。」這種構句,若變成英文「*He very man.」美國人聽了可能會嚴重質疑中國人的語文能力。只是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加上了is變成「He is very man.」美國人也不會覺得有所改善,因為man是名詞,為什麼能夠當作形容詞來修飾He呢?當然這在漢語中是可以被接受的,國中生都知道,名詞當形容詞用,只是簡單的「轉品」罷了。

 

有人說,漢語是世界上四大困難的語言之一,但也有人說漢語根本沒有文法可言,隨便說都通啦,漢語不像印歐語言是「屈折語」,更不像日語是「黏著語」,所以對外國人來說,漢語的難易度來自於從什麼角度來觀察。

 

我的烏克蘭學妹蓮娜是這麼說的,她在家鄉念中文系的時候,有兩位教授開設漢語語法(或者中文文法)課,就以AB代稱之吧。A教授說:「你們要有心理準備,中文沒有文法,很亂,沒有規則,所以非常難學。」B教授卻說:「中文沒有文法,所以你要怎麼講都能通,實在是太簡單了,很快就能學會。」這兩個迥異的說法讓蓮娜深感困擾,所以來台求學,立志成為一位「搞得清楚狀況」的中文老師,這事情讓我覺得有趣,其實問題在於,你要達到精通中文文書的程度,還是日常口語溝通就夠了的程度。

 

回到前面所講動詞的問題上,如果只是要日常溝通,我們也不須去為「他很man。」這個句子來傷腦筋,背起來不就好了?如果要弄懂,那麼就要問,為什麼漢語可以不用動詞來組成句子?

 

我們可以說漢語是一個強調「主題」的語言,而不是要突顯「主詞」,「主詞」常是一個主事者,或者動作的發生者,所以需要「動作」或「時間」來告知聽者這個「主詞」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但是一個主題,只要任何能夠說明的構詞成分都可以用來修飾它,所以有沒有「動詞」或反映時間用以連繫受詞或補語的「Be動詞」都可以不那麼必要。

 

漢語裡:

 

一天∣二十四小時。

現在∣六點。

水果∣沒了。

便當∣一個45元。

 

這些都是完整的句子,但我們找不到動詞在那兒。其中「一天」、「現在」、「水果」、「便當」都是主題(主語),短線後都是謂語,也就是說明主題的成分,我們當然也可以為上述句子添加動詞,如「一天有二十四小時」、「現在是六點」,但是有時仍不得不承認,沒有動詞似乎比較簡扼,也更像中文。

 

總之,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中,最基本的構詞是:

 

主語(陳述的對象)+謂語(陳述的內容)

 

而主語是「主題」,不僅是「主詞」,「主題」所涵蓋的意味更為寬廣;同樣地,「謂語」也不僅是動詞,而是所有可用來說明的內容。無論是主語、謂語,都比英語的定義來得廣泛許多,所以A教授和B教授誰說得才對呢?其實兩人都有待商榷,誰叫他們說「中文沒有文法」呢?

 

漢語或中文如果沒有文法,那你說,我是怎麼和我老娘鬥嘴的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