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泰松:〈《可洪音義》札記〉,《古漢語研究》,2004第2期=63,頁9-11。



可洪《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又名《可洪音義》,正文三十卷,書前有〈前序〉,書末附文四篇:〈後序〉、希悟〈贊經音序〉、〈施冊入藏疏文〉一道、〈慶冊疏文〉一道。訓釋難字則依據《開元釋教錄》所收佛典為序,起於《大般若經》,終於《比丘尼傳》,共計釋經1076部,5048卷。全書以千字文編次,始「天」終「英」,主要是解釋佛典疑難字詞,但在字裡行間又透露出不少語音史實,有助於漢語韻史研究。作者略舉四點論述:



一、小韻之名:今人談韻書之形制,一般稱韻目為大韻,每韻下的同音字組稱為小韻,但對其淵源演變,因材料所限,大都忽略不談,《可洪音義》則提供了這方面線索。



二、篇韻:魯國堯先生考訂出宋代存有之「篇韻」,一是宋本《廣韻》與宋本《玉篇》,二是《集韻》與《類篇》,已成不刊之論。至於宋葉之前之唐,是否已存在「篇韻」連文的說法?由於文獻難證,尚無人論及,《可洪音義》中卻稍稍有跡可循。



三、輕重與清濁:從《可洪音義》來看,輕重與清濁所指相同,均是指清音、濁音,只是在使用時有分工。輕重用於音譯詞,而清濁用於漢語詞。



四、聲轉:最早提出這一觀念的是揚雄《方言》,如「庸謂之倯,轉語也。」(卷三)。《傳統語言學辭典》「轉語」條云:「自揚、郭二人之後,一千三、四百年間無人提及轉語」,這並不確切,《可洪音義》就多次提及聲(音)轉,而且與意義無關,專指語音的轉化,是「韻母的對轉」。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