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民權:〈符山堂刻本《音學五書》版本問題考釋〉,《文獻季刊》,2004.10第四期,頁161-168。



今傳符山堂本《音學五書》(以下簡稱《五書》)很多,引起此現象的原因乃本文作者所欲探究。首先,作者以符山堂本《五書》版本特點及其差異切入,直言符山堂本是傳世《五書》中的最早刻本,其餘本子皆為此之翻印本。另外,書中「校」字缺筆,乃避明熹宗朱由校諱,是辨別《五書》是否為符山堂本的重要依據。



作者曾走訪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圖書館,所見符山堂本《五書》不下二十種,並發現在版本裝幀上多有差異,主要表現於以下四點:



一、《五書》冊數不一,或十六冊裝訂,或十二冊、十冊、八冊,且紙型大小有異。



二、書中顧氏三篇序言(自序、後序一、後序二)及所附《答李子德書》的次序位置不一,或在書前,或在書後。



三、徐家三兄弟(乾學、元文、秉義)曾寫過一篇《徵書啟》,為其舅父之書堂廣徵天下遺書,而在各種符山堂本《五書》中或有或無。



四、有的本子扉頁上並未標明「符山堂藏本」版權字樣。



以上差異,必有其因,於是作者特就「《五書》的著述及刊刻經過」深入考查,可惜《五書》自康熙六年(1667)開雕,至十二年大致完畢後,顧炎武又有若干修改,不得不經常改刻。而顧氏於康熙二十年病逝山西時,《五書》修改未竟。



除了顧氏數度修稿,《五書》刻板的流傳情形亦加重版本差異,簡言之,《五書》刻成後,至少經歷張弨、揚州坊間和李光地三家不同時間的多次印刷出版,而所有裝幀上的歧異均由此生。



本文並附有徐氏兄弟《徵書啟》原文及考証文字,以資讀者參考。(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