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文本)
文學文本(清領及其前)
1. 佐山融吉、大西吉壽《 生蕃傳說集 》台北:南天,原1923年出版
2. 台北帝大言語學研究室《原語の台灣高砂族傳說集》台北:南天,原1935年出版
3. 外山卯三郎採錄、尹建中編纂《臺灣山胞各族傳統神話故事與傳說文獻編纂研究》台北:臺大人類學系。1994年
4. 菲李普‧梅著、江樹生譯《梅氏日記》,台北:漢聲132期
5. Mackay, George Leslie (馬偕). 1896. 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 London: Oliphant Anderson and Ferrier.
6. 連 橫《台灣詩乘》,台灣文獻叢刊第六十四種
7. 諸 家《台灣詩鈔》,台灣文獻叢刊第二八○種
8. 許俊雅編《全台賦》,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7年1月
9. 陳香編《台灣竹枝詞》,台北:台灣商務印書局
10. 龔顯宗編《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彙編》,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2月
11. 鄭經,《東壁樓集》,永曆二十八年刻本,臺灣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影本
12. 江日昇《臺灣外記》,台灣文獻叢刊第六○種
13. 季麒光《蓉洲詩文稿選輯》,香港:香港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14. 郁永河《裨海紀遊》,台灣文獻叢刊第四十四種
15. 黃叔璥《台海使槎錄》,台灣文獻叢刊第四種
16. 六十七《使署閒情》,台灣文獻叢刊第一二二種
17. 朱仕玠《小琉球漫誌》,台灣文獻叢刊第三種
18. 朱景英《海東札記》,台灣文獻叢刊第十九種
19. 翟 灝《臺陽筆記》,台灣文獻叢刊第二○種
20. 章 甫《半崧集簡編》,台灣文獻叢刊第二○一種
21. 鄭用錫《北郭園詩鈔》,台灣文獻叢刊第四一種
22. 林占梅《潛園琴餘草簡編》,台灣文獻叢刊第二○二種
23. 陳肇興《陶村詩稿》,台灣文獻叢刊第一四四種
24. 林樹梅《嘯雲山人文鈔》,福建:九州出版社,2004年
25. 謝金鑾《二勿齋文集》,福建:九州出版社,2004年
26. 蔡廷蘭《海南雜著》,台灣文獻叢刊第四二種
27. 王凱泰、馬清樞、何澂《台灣雜詠》(附劉家謀《海音詩》),台
灣文獻叢刊第二十八種
28. 洪棄生《寄鶴齋選集》,台灣文獻叢刊第三○四種
29. 施士洁《後蘇龕合集》,台灣文獻叢刊第二一五種
30. 許南英《窺園留草》,台灣文獻叢刊第一四七種

文學文本(日治時期)
1. 連 橫《台灣詩乘》,台灣文獻叢刊第六十四種
2. 王 松《台陽詩話》,台灣文獻叢刊第三十四種
3. 洪棄生《瀛海偕亡記》(附:《寄鶴齋詩選》),台灣文獻叢刊第五十九種
4. 王石鵬《台灣三字經》,台灣文獻叢刊第一六二種
5. 傅錫祺《櫟社沿革志略》(附:櫟社第一集),台灣文獻叢刊第一七○種
6. 楊笑儂編《應社詩薈》,彰化:應社
7. 李獻璋《台灣民間文學集》(1932),台北:龍文,
8. 李南衡編《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文獻資料選集》台北:明潭(1979)
9. 《賴和集》,前衛。
10. 《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前衛。
11. 《楊逵集》,前衛。
12. 《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集》,前衛。
13. 《楊守愚集》,前衛。
14. 《王詩琅、朱點人合集》,前衛。
15. 《呂赫若小說全集》,聯合文學。
16. 《張文環全集 小說集(1)、(2)、(3)、(4)》,台中縣文化中心。
17. 《龍瑛宗全集 小說集(1)、(2)》,國立台灣文學館。
18. 《周金波集》,前衛。
19. 《郭水潭作品集》,台南縣文化中心。
20. 《吳新榮選集》,台南縣文化中心。
21. 《葉笛全集 9翻譯卷(二)水蔭萍、利野蒼、林修二、楊雲萍、江文也作品》,台南市文化中心。
22. 《西川滿小說集1、2》,春暉。
23. 庄司總一,《陳夫人》,文英堂。
24. 佐藤春夫,《殖民地之旅》,台北:前衛,2002年9月
25. 坂口零子著,河原功監修《日本植民地文学精選集台湾編12:鄭一家/曙光》,東京:ゆまに書房,2001年。
26. 黃美娥、黃英哲編《臺灣漢文通俗小說集》,東京:綠蔭書房,2007
27. 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6年
28. 中島利郎編2003《193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
29. 葉石濤《台灣文學集》(1)(2),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

文學文本(戰後)
小說
1. 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七冊,台北:印刻)
2.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台北:遠景)
3. 葉石濤--葉石濤全集小說卷(五冊,台南:台灣文學館)
4. 白先勇--台北人(台北:爾雅)、孽子(台北:允晨文化)
5. 黃春明--黃春明典藏作品集(五冊,台北:皇冠)、放生(台北:聯合文學)
6. 王禎和--嫁妝一牛車(台北:洪範)、玫瑰玫瑰我愛你(台北:洪範)
7. 陳映真--陳映真小說集(六冊,台北:洪範)
8. 王文興--家變(台北:洪範)、背海的人(台北:洪範)
9. 七等生--七等生全集(台北:遠景)
10. 李昂--殺夫(台北:聯經)
11.. 施叔青--香港三部曲(她名叫蝴蝶、遍山洋紫荊、寂寞雲園,台北:洪範)
12. 姜貴--旋風(台北:九歌)
13. 朱西寧──鐵漿(台北:印刻)、現在幾點鐘(台北:麥田)
14. 李喬──寒夜三部曲(台北:遠景)
15. 鄭清文──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七冊,台北:麥田)
16. 郭松棻──奔跑的母親(台北:麥田)
17. 宋澤萊──打牛湳村(台北:草根)
18. 洪醒夫──黑面慶仔(台北:爾雅)、田莊人(台北:爾雅)
19. 舞 鶴──餘生(台北:麥田)、悲傷(台北:麥田)
20. 黃凡──賴索(台北:聯合文學)
21. 張大春──四喜憂國(台北:時報)、大說謊家(台北:遠流)
22. 李永平──吉陵春秋(台北:洪範)
23. 朱天文──朱天文作品集(八冊,台北:印刻)
24. 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台北:麥田)、古都(台北:麥田)
25. 袁哲生──秀才的手錶(台北:聯合文學)、靜止在:最初與最終(台北:寶瓶文化)
26. 邱妙津──鱷魚手記(台北:時報)

現代詩
1. 林亨泰──林亨泰全集(十冊)(彰化:彰化文化中心)
2. 鄭愁予──鄭愁予詩集(台北:洪範)
3. 瘂弦──瘂弦詩集(台北:洪範)
4. 周夢蝶──周夢蝶世紀詩選(台北:爾雅)
5. 洛夫──漂木(台北:聯合文學)
6. 商禽──夢或者黎明與其他(台北:書林)
7. 楊牧──楊牧精選集(1、2)(台北:洪範)
8. 余光中──余光中詩選(台北:洪範)
9. 吳晟──吳晟詩選(台北:洪範)
10. 楊澤──薔薇學派的誕生(台北:洪範)
11. 夏宇──備忘錄(自印)、腹語術(台北:現代詩出版社)
12. 陳黎──陳黎詩選(台北:九歌)
13. 蘇紹連──台灣鄉鎮小孩(台北:九歌)


散文
1. 琦君──煙愁(台北:爾雅)、留予他年說夢痕(台北:洪範)
2. 王鼎鈞──左心房漩渦(台北:爾雅)、碎琉璃(台北:爾雅)
3. 張拓蕪──代馬輸卒手記(台北:爾雅)
4. 林文月──飲膳札記(台北:洪範)、擬古(台北:洪範)
5. 楊牧──奇萊前書(山風海雨、方向歸零、昔我往矣,台北:洪範)、疑神(台北:洪範)
6. 陳冠學──田園之秋(台北:草根)
7. 陳列──地上歲月(台北:聯合文學)、永遠的山(台北:玉山社)
8. 阿盛──阿盛精選集(台北:九歌)
9. 簡媜──胭脂盆地(台北:洪範)、女兒紅(台北:洪範)、天涯海角(台北:聯合文學)
10. 林燿德──一座城市的身世(台北:時報)、迷宮零件(台北:聯合文學)、鋼鐵蝴蝶(台北:聯合文學)
11. 劉克襄──劉克襄精選集(台北:九歌)
12. 王家祥──文明荒野(台中:晨星)、四季的聲音(台中:晨星)
13. 吳明益──迷諜誌(台北:麥田)、蝶道(台北:二魚文化)

理論論述
文學理論
1. Nietzsche, The Birth of Tragedy (chapters 1-18 including preface and intro),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
2.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parts 1 and 2)
3. Shklovsky, “Art as Technique”
4. Jakobson, "Linguistic and Poetics"
5. Bakhtin, "Discourse in the Novel," from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Introduction to Rabelais and His World
6. Lukács, "Critical Realism and Socialist Realism"
7. Benjamin, "The Storyteller," "The Author As Producer"
8. Burke, Kenneth, “Formalist Criticism: Its Principles and Limits”
9. Gadamer, “Language as Determination of the Hermeneutic Object” from Truth and Method
10. Jauss, “Literary History as a Challenge to Literary Theory” from 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
11. Iser, “Indeterminacy and the Reader’s response”
12. Freud,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Avon version of text: 128-253, 311-319, 340-344, 374-388), "Fetishism," "The Uncanny"
13. Lacan, "The Agency of the Letter in the Unconscious," "The Mirror Stage," "The Signification of the Phallus"
14. Williams, W. “Dominant, Residual and Emergent”
15. Barthes, "The Death of the Author"
16. Derrida, "Structure, Sign and Play"
17. Foucault, “Nietzsche, Geneology, History,” "What is an Author?"
18. Deleuze, "Rhizome" from A Thousand Plateaus
19. Hutcheon, “Theorizing the Postmodern”
20. Jameson, The Political Unconscious (9-57), Postmodernism (chapter 1)
21. Showalter, “Towards a Feminist Poetics”
22. Kristeva, "Abjection," “The System and the Speaking Subject”
23. Irigaray, "This Sex Which Is Not One"
24. Hélèn Cixous, “The Laugh of the Medusa" & “Sortie”
25. Butler, Gender Trouble (intro, chapter 1, conclusion, ‘Preface 1999’ in the 1999 version)
26. Gilbert & Gubar, "Infection in the Sentence: The Woman Writer and the Anxiety of Authorship" from 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27. Fanon, "On National Culture" from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28. Said, Orientalism (intro),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chapter 1)
29. Spivak,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30. Bhabha, "Dissemination"

文化理論
說明:英文部份以雙引號標示者為單篇論文或書本章節,以斜體字標示者為專書。
1. 陳光興,《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
2. Freud,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3. Benjamin,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the author as the producer’
4. Gramsci, "Hegemony, Relations of Force, Historical Bloc", "Popular Culture", “Intellectuals” (in The Gramsci Reader)
5. Barthes, "The Death of the Author”, “From work to text”, “The Rhetoric of image”, in Image, Music, Text.
6. Barthes, “Myth today”, in Mythology
7. Althusser,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
8. Bourdieu, "Structure, Habitus, Power", “How can one be a sports fan”
9.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chapters 1 and 3)
10.Butler, Gender Trouble (intro, chapter 1, conclusion, ‘Preface 1999’ in the 1999 version)
11. Foucault, The History of Sex. Vol 1.
12. Hall, Stuart, 'Encoding/decoding', ‘Cultural studies: two paradigms’ , ‘Cultural studies and its theoretical legacies’
13. Hall, S (ed.) Representati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
14. Woodward (ed)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15. Williams, Raymond, “The conclusio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16. Williams, Raymond, “hegemony’, “Literature”, “Culture”, “Dominant, Residual and Emergent” in Marxism and Literature.
17. Laclau & Mouffe, 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
18. Hobsbawn, Eric,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19. Haraway, D ‘A manifesto for cyborg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alist feminism in the 1980s’
20. Geertz, C. “Thick description”,"Deep play: notes on the Balinese cockfight"
21. Frith, Simon,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indifferent: defending popular culture from the populists”
22. Appadurai: ‘Disjuncture and difference in the global cultural economy’
23. Hebdige: Subculture: the meaning of style
24. Trinh T. Minh-ha: ‘The language of nativism’ in Women, Native, Other.
25. E.P.Thompson(2000)「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上冊,譯林、麥田
26. Bell Hook(1994), Outlaw Culture: Resisting Representations, Gloria Watkins, American
27. 陳順馨、戴錦華主編(2004)婦女、民族與女性主義,中央編譯局,北京
28. 黃淑玲、游美惠(2007),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巨流,台北
29. Giddens, Anthony: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30. Austin, J L: ‘The performative’ in Philosophical papers.

語言理論
1. Brown, Douglas. 2000.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NY: Longman.(中文版:余光雄譯2004《第二語教學最高指導原則》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2. Cipollone, Nick. etc. 2005. Language Files. 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DeFrancis, John. 1990. The Chinese Language: Fact and Fantasy. (Taiwan editio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3. Fasold, Ralph. 1984.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Society. Oxford: Blackwell.
Fromkin, Victoria. ; Robert Rodman; Nina Hyams. 2003.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7th ed.). Boston: Thomson.
4. Hannas, William. 1997. Asia’s Orthographic Dilemma. Hawai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5. Larsen-Freeman, Diane. 1991.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New York: Longman.
6. Waters, Glenys. 1998. Local Literacies: Theory and Practice. Dallas: 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7. Brown, Douglas. 2000.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NY: Longman.
8. Brown, Douglas. 2001.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NY: Longman.
9. Cipollone, Nick; Steven Hartman Keiser; Shravan Vasishth. 1998. Language Files. 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0. Fromkin, Victoria. ; Robert Rodman; Nina Hyams. 2003.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7th ed.). Boston: Thomson.
11. 王育德2000《臺灣話講座》台北:前衛
12.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編 2003《白話字基礎教材》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3. 李勤岸2006《母語教育政策及拼音規劃》台南:金安。
14. 林慶勳 2001.《台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心理。
15. 施正鋒 編2002《各國語言政策》台北:前衛 。
16. 施正鋒、張學謙2003《語言政策及制定語言公平法之研究》台北:前衛。
17. 洪惟仁1992《台語文學與台語文字》台北:前衛
18. 洪惟仁1996《台灣文獻書目題解: 語言類》台北: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19. 張春凰、江永進、沈冬青著2001《台語文學概論》 台北:前衛。
20. 張裕宏2001.《白話字基本論》台北:文鶴。
21. 許極燉1998《台灣語概論》台北:前衛
22. 黃宣範1993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
23. 楊允言等2008《台語文運動訪談暨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
24. 董忠司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台灣閩南語概論》台北:文建會。
25. 蔣為文2005 《語言、認同與去殖民》台南:成功大學。
26. 蔣為文2007 《語言、文學kap台灣國家再想像》台南:成功大學。
27. 鄭良偉 1997. 《台語的語音與詞法》台北:遠流。
28. 鄭良偉1989《走向標準化的台灣話文》台北:自立。
29. 鄭良偉1990《演變中的台灣社會語文》台北:自立。
30. 鍾榮富2004. 《台灣客家語音導論》台北:五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