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研討會感想──2008青年文學會議(2008/11/29-30於國家圖書館)

第二次參與青年文學會,和2006年那次相比,心得大有不同。二年前,剛投入中文研究沒多久,一切都未上軌道,也不曉得該如何上軌道,想當然爾對於論文寫作流程與發表過程都不很清楚,一時興起就報了名,接著頂了個南部氣息的腦袋走進會場,讓每個發表人當作氣墊搥打,強制性的當頭棒喝。

當時會議和今日有個共同點,亦即北部學生為主體,會議的說話方式、交誼方式、研究取向、標題模式等,乃至穿著打扮、聽講態度、論戰精神,都是一個北北的樣兒。這或許是因為在國圖舉辦有關,也和北部學術風氣較為開放、流行、多元有關吧,但這些價值並非全然正確,也不是唯一一條研究之路。

但我覺得,或許還有資訊不對等的因素在,所以南部學生不太參與,或者說僅是鳳毛麟角的存在。原因很複雜,但是我也沒興趣去了解,研究者的心性與自覺,應該來自於深刻的自我體認,並不是跟上潮流就夠了。只想說,2006年我曾被現場充塞的煥然風發的自信所震懾,這是當時只懂得謙遜面對材料的我所無法融入的氛圍。

同樣是研究生,有人能夠大方且犀利地和前輩學者對話,能夠把握社會文化中大眾最關切的主題,或者是青少年有興趣的話題來作研究,我進不了這個太過前衛的世界,訝異於南北學術企圖心的差異,當時無知的以為自己是落後的。但自從我的老師說:「高階的研究者和學者說話,低階的研究者和大眾說話」,我看到另一個遠離群眾的極端目標。現在,我只想知道如何能夠兩相平衡,巍然自立於正中。

同樣的山水給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因此今年,新潮的論文讓我更珍惜口袋裡擁有的文化資本。我和他們不一樣之處,不在於我寫不出網路文學或流行文學,而是我把更多時間用在值得長期經營的研究上。傳統的研究主題是主力部隊,新潮的論文就是前鋒軍,前鋒軍不管攻下幾個山頭,最終都要回歸大軍,成為一體。如果所有人都在討論網路媒介所產生的文學枝芽,誰來討論古典?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同一時間,國圖在舉辦年輕人的文學會議,我敬愛的耆老們卻在成大宣讀古典詩論文了。

儘管眾聲喧嘩,能堅定走自己的路,就沒有好壞之別,更不會有對錯之分。

2008/1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