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論文來源:「中山中文所第一屆碩博論壇」會議論文
今日篇章:
1、張窈慈:〈論朱淑真節令詩的節令民俗〉
2、黃靜妃:〈悲劇的引信──論〈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孫富〉
3、李宛怡:〈論《京戲啟示錄》與《女兒紅》中戲靴與嫁衣的串聯及象徵功能〉
4、蘇淑貞:〈論李冶其人、其詩〉

1、張窈慈:〈論朱淑真節令詩的節令民俗〉
本文以朱淑真的節令詩作為主要題材,參酌宋代節令相關典籍,來探討朱淑真節令詩所反映的節令民俗特徵。節令在許多散文類作品中已有記錄,如本論文的參考書目中所列舉,何必以一家詩來探討?若能論及朱淑真個人對於創作節令詩的特別觀點,或者南宋時期文人創作的時代風格會更好。
★★☆☆☆

2、黃靜妃:〈悲劇的引信──論〈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孫富〉
本文探討杜十娘故事悲劇的成因,〈前言〉劇情說明時卻忘了描寫孫富,以致於讀者一開始就會被引導到,悲劇是李甲負心的後果,而與本文主旨分歧了。況且,內容大綱的分配也還不足以形成攻不可破的立論。「引信」為何,尚未可知。
★★☆☆☆

3、李宛怡:〈論《京戲啟示錄》與《女兒紅》中戲靴與嫁衣的串聯及象徵功能〉
這是一篇很難懂也很新潮的小論文,由於李國修先生的兩部戲劇都是帶有劇中劇的複雜內容,所以沒有進音樂廳看過戲,恐怕無法了解為什麼論文作者要如此辯論。所謂的新潮則是因為這樣的論題很少見,一般人也很難取得材料,推演方式也不太中文系。然而當有機會想要討論文化或者現代文本的時候,或許本文架構可以提供一點參考。
★★★★☆

4、蘇淑貞:〈論李冶其人、其詩〉
本論文討論了中唐時期著名女性作家李冶(季蘭)的身世背景與作品風格,一般人較少論及女冠文學,此篇可以作為參考篇目之一。然本文所考典籍較少史料中所謂的「一手資料」,如《唐才子傳》的大量引用,恐減低了史料的可信度,還需更多旁證。至於作詩格律的參考少了王力《漢語詩律學》,總有不足之感。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nahe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